p>
来不了的,就是还在高句丽征战的将士,例如契苾何力、苏定方、薛仁贵等人。
最后面跟着突厥、于阗、波斯、 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使臣。
除此之外,还有两千名由千牛卫和金吾卫组成的保护队伍。
一行人来到山下南方四里处,此处修建了一个建圆丘祀坛。
上面等比分布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此坛又叫“封祀坛”。
第一天,李治手持玉策,虔诚的三拜“封祀坛”,开坛祭祀昊天上帝。
一千名乐师演奏起庄严肃穆的雅乐,气势恢弘。
走过一切流程之后,当日,李治和武媚娘率从官登岱顶,并于次日立命冠冕登坛,行献礼。
宋真手执圣书,立于悬崖边,对天朗声高颂。
“天皇登基,广修言路,纳谏百家,事必躬亲,勤政亲贤。”
“继贞观之兴,创永徽之风。”
“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咸承圣志,只颂功德。”
“西灭突厥,东灭百济,成唐广土,子孙永祥。”
“修缮律法,成全百家,圣智仁义,顺治中兴。”
“......”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接着,李治封埋玉牒,再行初献礼于降禅坛。
降禅坛便是立于社首山。
李治礼毕,由武媚娘登坛行亚献,与李治不同,协助她行礼的执事人员全部是由宦官和宫女充任。
原本,行亚献是轮不到她这个皇后的,可是武媚娘在封禅举行前夕,奏上表章,提出:按照礼法,在祭地时,以太后配享,可是长孙皇后早已仙逝。
如果主持献礼之人,由男性大臣充任,于理未安。
武媚娘认为,祭奠女性先祖,既然太后不在,应当由当朝皇后主事。
百官们还没来得及反对,没想到李治居然同意了?
最后确定:“祭地只、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
这次的“泰山封禅”大典,与前面几次有很大的不同。
它破了以往大典由男性专主的局面,容许女性侧身其间。
一般来说,这种大典,女性连站在那里的资格都没有。
武媚娘这么做,无非是希望通过封禅活动中,能获取到尊崇地位和神圣意义。
宋真越想越不对劲,武媚娘,你怎么回事啊?
怎么现在做的事情,跟后面武则天一样?
他观察着武媚娘祭祀时的神情,心头一震。
坏了,她是什么时候觉醒的?
这还是当初那个主动邀求自己帮助她稳固后位的小姐姐吗?
宋真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权力的渴望。
毫不掩饰的,将这股冲动释放出来。
看来,李治突然提出要“泰山封禅”,背后绝对少不了武媚娘的怂恿。
此次“泰山封禅”,既满足了李治的虚荣心,也实现了武媚娘想要的结果。
她,似乎不再需要他的帮助了。
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小手段,完美拿到了她想要的。
......
回朝日子,定在“泰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的第六天。
在此之前,李治御朝觐坛,受群臣朝贺。
礼毕,李治宴请文武百官,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并且将泰山所在之博县改为乾封县,不过,与历史不同的是,天诏年号没有改。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官道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