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根本不可能参与到村里的劳动内,村里人也不会让两人坐享其成,等到丰收后就分粮食给他们。
赶走,还是会回来。
最好的办法,是让两人意识到这地方已经容不下他们,自己离开。
离开大院后,陈南直奔学校。
女教师何芳正在晾晒的衣服,正是陈文兵两口子身上穿着那一身。
将自行车停好后,陈南走了上去。
“小南啊,你来得正好,我还和老头子说,晚上去你家一趟呢。”
何芳擦着手上的水,笑呵呵的走到陈南近前。
“何老师,你们要到我家,是准备去当说客吧?”
何芳点了点头,“陈文兵,是你二叔是不是?”
“四年前,两口子扔下孩子就到外面去逃难?”
陈南嗯了一声,何芳继续说:“如今回来了,我怎么听说你不待见他们呢,不给他们吃的,也不给他们住的?”
“说到底,你们始终是一家人,咋能这样无情呢?”
“就一口吃的而已,你家也不是住不下不是?”
见面前这位老教师,明显是被陈文兵给洗脑了,陈南说道:“何老师,我前来,就是想提醒你们不要发善心。”
“那两口子,可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你们要是继续可怜他们两口子,最后只会有你们后悔的。”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至于我为何不接纳他们,那是我家的家事,你们无权干涉。”
“未尽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想这句话的道理,你们比谁都要懂。”
“唉,你这孩子,咋那么不听劝,我……”
何芳话还没说完,陈南转身就走。
前来本就是进行提醒,点到即止。
何芳的话,表明她明显不会听劝。
既然如此,陈南就不会绞尽脑汁劝说两人不要继续犯糊涂。
话教人千遍不听,事教人一次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