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奇袭孟津城(1 / 3)

洪水未尽,张顺正趁此机会,依照赵鱼头之策,招募青壮。

云曰:“此此洪灾未过,而如今吾等虽有些许粮食,却不够一个月吃的。

我听说: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

诸位破家毁田者不计其数,怎么可以这样坐吃山空,不为长远计哉?”

“诸位若想得活,其中青壮可随我攻破孟津县城,开孟津粮仓,以便度过灾年。

吾等唯有抢得粮食,一家老小才能得以活命!

今坐亦死,举大事亦死,同样是死,何不奋力一搏,但求一活?”

灾民之中,或有过客,或有独身。

张顺也不细分,领手下诸人各自选练青壮,不从者绝其粮食,祭与河神。

灾民畏其武力,贪其粮食,不得不从。

张顺本来对做这种事颇为不忍,赵鱼头劝之曰:“钱老头何其无辜耶?自守其财,而遭此厄?何以众人不言主公残暴,而赞主公仁义载?乃杀一自私之贼,活千万百姓也。”

“夫天下攘攘,利非一孔。

人命无贵贱,钱财有多寡。

彼多我寡,我多彼寡也。

昔圣贤之所以王天下者,聚众击寡也,此乃圣贤明君之道。

夫以寡凌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者,一人得活,众人得死,此乃独夫民贼,纣桀之辈也。”

“主公仁义,见死者则不忍,此小仁也。

主公未见者,尸骨积于道,饿殍满天下之景又何其多耶?主公应弃小仁,扬大仁。

聚大众,击独夫民贼也。

此圣贤之道也,若主公不忍,小老儿可代为之。”

“昔姜太公亦不过如此矣,赵公真天下大才也!”

张顺叹了口气,前世安逸的生活竟然腐蚀了自己,这番阶级斗争的言论居然出自一个小老儿之口,简直难以想象。

他又如何肯将恶名归于此人也,于是说道:“吾目瞽耳聋者久矣,愿赵公常警我也。

此事吾自为之,赵公且看我手段如何!”

“过誉过誉了,主公。”

赵鱼头讪讪笑道,“我目不识丁,唯有自幼喜欢听附近老人讲古。

老人常说圣贤明君,骂独夫民贼。

我就问何为圣贤明君?何为独夫民贼?”

“村中老人都说,圣贤明君,独夫民贼都是应天而生,应天而死,乃是命中注定。

可是我还是有所怀疑。

直到我年纪渐长,我见到村里富者吃用不尽,贫者食不果腹。

等到我卖鱼去洛阳,人告诉我沿道肥田皆为福王所有,略有万顷。

而时乞丐常倒于道,无人问津也。”

“我与乞丐一饼,乞丐得活之,称之我善!

于是我便想,若是我能与天下每人一饼,岂不是天下皆称我善?愚者千虑,偶有一得,心道古之圣贤应该也不过如此吧?”

“可我不过舟子一个,如何有千饼万饼供天下人所食也?再后来,我老了,才渐渐明白,这千饼万饼自在天下,唯有有德之人取之,以分天下,才称圣贤明君。

今进主公取粮救灾之道,便是圣贤明君之道也,故我爷孙从主公以取天下耶!”

张顺听了,默然无语。

对赵鱼头深深拜了三拜,说道:“我虽非明君,公为圣贤也!

得公之佐,何愁天下不定也!”

张顺乃选青壮千人,令手下领之:

张顺自选最为精锐者二百,分付张三百、原小旗官张武浩领之。

马道长、陈金斗、赵鱼头三老各自领二百人。

刘应贵自领百人,为军法官,赵鱼头孙子赵鲤子领百人为斥候。

又自选数十机灵少年为传令兵,由悟空领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