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拔营西去(2 / 2)

不迟。”

陈经之经赵鱼头提醒,也补充几句道:“此地到沁水城路途较远,若是派遣一队前往,恐怕消息不畅。

此番刚刚谈妥,却又不知义军躲避官兵于何处也。

不如先派小队探查,大队伍随后跟上。

前后距离个十里八里,若有情况,也可及时沟通。”

张顺一听,拊掌叫好,这不就是探子和先锋的雏形吗?之前张顺等人派遣探子,多是派于固定地点探查消息动向,像这种行军之时放出“夜不收”

之类的行为,还没有出现过,更没有遇山开道,遇水搭桥的先锋营。

于是,张顺先不着急出发,重新编制军队。

让马道长依旧带领辎重营五百余人,由陈金斗为副。

赵鲤子带领二百人为先锋营兼斥候,探查情报,开路接敌。

张三百带领二百人为前军,张武浩、悟空带领三百人为中军,陈长梃带领二百人为后军。

刘应贵依旧带领百人为军法官,陈经之则挑选十来人机灵、识字的作为机要文字,辅助左右。

萧擒虎也顺便解除了劳役处罚,虽然因为不是臣属,无法带领队伍,却也先行跟着陈长梃便宜行事。

如此这般,待到第二天,诸人埋锅造饭,早早起床便向沁水行进。

沁水县在西北部,众人依旧在天井关附近。

由此出发,先向东路过阳城县,然后渡过洎水往西北而去,便是沁水。

这洎水即是后世所说的沁水河,我们为了方便,继续称之为沁水。

阳城县境内山峦起伏,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河流交织。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

张顺部行军颇为不便。

于是等他们向西走到了沁水以后,便沿着沁水而上准备寻机渡河。

这时候,却正好赵鲤子派人报信而来。

原来在上游十来里的地方,却是有一城镇,最是繁华。

此处文风鼎盛,商贾辈出,乃是一等一的风水宝地,这便是润城镇。

此次四山环抱,三水萦流,乃是一处交通要道。

古称“少城”

、“小城”

,又称铁冶镇,嘉靖十八年方改名为润城镇。

仅闻其名,便知此次有三般特点。

一曰城,说明此处虽非县城,却建有城池,不易攻克;二曰铁冶,便知此处是铁冶之所也;三曰润城,便知此城临水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