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初雪飘落之际,恨生踏上了北归之途。
有道是瑞雪兆丰年。饥民们分到了救命的粮食,肆虐的蝗灾也已平定。只要熬过眼前的寒冬,待到明春播下种子,日子便有了盼头。这场大雪,不仅未带来寒意,反在众人心头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此番救灾,恨生并未以姜朝太子之名行事,皆因二十多年前太子姜意淳赈灾,无论是受惠者还是被遗漏者,最终竟都对他满怀怨怼。
此刻,苏真真那“大祭司”的身份,便显出了妙用。
恨生向众人言明,他们一行人,乃是承蒙大祭司天启谕示,方不远千里南下施援。
大祭司怜悯此地百姓冬粮断绝,甘愿以自身无量功德,向四方换取粮食与春耕种子。只待秋收时节,众人亦不可忘却这份恩泽,须自愿献出一部分粮食,周济乡里孤寡,以此为大祭司增添功德。
这番安排,无人不允。没有眼前的粮食,他们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北上京城路途迢迢,谁人敢担保路上不会饿殍遍野?即便挣扎到了京城又如何?想想二十多年前那批造反的流民,最终不照样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恨生出发这天,百姓们结伴相送,他掀起马车车帘,向他们挥手道别。
马车驶入空地,再也看不到身后的百姓,恨生脸上的笑意都有如实质。
“真真,我做到了。常言道‘救急不救穷’,我只给他们留下过冬的粮食,明年春天他们需要自己劳作,手里有事情忙碌,他们便不会生出多余的心思。这样就不会出现二十多年前的动乱了。”
苏真真抿了抿唇,强挤出来的笑容太过牵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比你父亲做得要好。”
姜意淳的行为纯粹就是在找死,仗着国库有钱就把自己当圣人,一有灾荒就大把撒钱买粮食发。且不论层层盘剥之下,粮食能否尽数送达饥民手中,单说这般不计后果的施舍,长久以往,必使百姓滋生惰性,荒废农耕,坐等天灾时朝廷救济。升米恩斗米仇,待到来日国库空虚,田地无收,所有矛头都会指向姜意淳这个“罪魁祸首”。
百姓愚昧,容易人云亦云,那些受过姜意淳实际恩惠的百姓不知道他是个好人吗?可身边其他人在谩骂,面对饥荒的恐惧,强烈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姜意淳是最好的靶子。
恨生此举,就是要让百姓忙起来,忙得他们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
见苏真真神色不自然,恨生心里因为解决灾情的喜悦顿时降下去了不少,“真真,你怎么了?我看你最近几日都愁眉苦脸的。”
苏真真将抿起的嘴角放平,无悲无喜道,“我可能是生病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没有情绪。”
苏真真抓起恨生的手,声线不见起伏,“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还会喜欢我吗?”
恨生回握住苏真真的手,与之十指交扣,“真真,在我眼中,你与寻常女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好吗?”
俊如美玉的男子神情真挚,看破了少女平静的话语中那不易察觉的惶恐。
苏真真依旧感觉不到自身情绪的起伏,世界和她隔了一层玻璃,虽然清楚明了,可却触摸不到。
少女垂眸,目光落在十指相扣的关节处,使了使劲,没有挣脱开。
“你会一直这样握紧我的手吗?”
恨生展颜一笑,“当然,真真,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弃你而去。”
“好。”苏真真轻轻吐出一个字,更加用力地握紧了恨生的手。
北上的路途十分顺利,回到丰林县的时候,恨生让陈瓦给阳城传了一封信。
单凭陈瓦积攒下来的陈米,自然填不饱南方灾民的肚子。
在恨生出发南下的时候,他就给春芝传信,拜托她收集山县和边州的余粮,派人运到大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