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仁君风范。”
苏真真瞬间竖起了耳朵,“前辈,您为什么说那个姜朝皇帝乱搞?当官的和百姓都恨他是怎么个事?”
姜意淳执政期间出了不少乱子,但很多人又是他的死忠粉。
苏真真一直很好奇这人到底是搞了哪些骚操作,可始终没有人把这其中的渊源讲清楚。
独眼老人看了苏真真一眼,又看了霍将军一眼,“小岳子是吃皇粮的,平常也就干带兵打仗的事,不清楚老百姓的底细。
可这些事儿我清楚啊,我跟我爹还住山里的时候,那冬天山里啥也没有,我不得出来找点活计赚钱养我爹?那个时候那皇帝还是太子呢,来边州搞什么出游,看这里百姓生活苦,自掏腰包给百姓们买米买粮。
你们说,他是不是个大善人?”
苏真真点点头,都真金白银给了能不是好人吗?9o6世纪有一句话叫钱在哪儿爱在哪儿。
恨生略微思考了一下,“给多少百姓买粮食?又买多少粮食?”
独眼老人一拍手掌,“是这么个理,当时也有人问了,那太子说只要家里没吃的他都给买过冬的粮食。
你想想,这话一出来,别管家里有粮没粮不都说没吃的吗?还有那米铺老板,哪里敢挣太子爷的钱?那一个冬天粮商们真是赔到吐血了。”
“平时边州人还种点冬小麦啥的,那一个冬天就指着白给的粮食。
太子爷也不能一直待在这儿不是?不过他临走的时候嘱咐边州大小官员,让他们带动城里的富商多帮助一下穷苦老百姓。
这些当官儿的表面上当然一口答应,等太子爷走了,天高皇帝远,我们这些贱民难不成还能去京城告状?这不剥削得更厉害了。”
“我在山里的时候都知道采一片果子要给它留点来年做种,可太子爷把这地界儿的官员都快薅秃噜皮了。
老百姓们冬天没有播种,春天的时候靠太子爷的粮食也吃没了,能怎么办?找富人借!
富人加收利息,日子反而比之前更苦了。”
苏真真听后简直是目瞪口呆,这个时代的官民有自己微妙的平衡,别管官员贪多贪少,老百姓好歹能喘口气。
可姜意淳的操作直接把平衡打破了。
试想百姓们吃了一个冬天的免费粮食,养酥了骨头,来年春天还愿意干活吗?姜意淳在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当然做表面功夫,可老百姓当真了。
等姜意淳一走,当官的和富商才不惯着,而百姓被姜意淳喂养出了脾气,本就立场不同的两方矛盾加剧。
可日子还得过,百姓们不敢怪压着自己的父母官,这不只能怪姜意淳?
而这些当官儿的更不用说了,姜意淳在的这一个冬天,让他们少捞了多少油水搭进去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