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落进关的次数倒是多了起来。
贺祈每过几个月,就会增派士兵出关。
原本的一万大军,去掉死伤的人数,兵力不减反增。
没错,贺祈是派一万士兵出关。
不过,他从来没说过不会增派援兵吧!
朝廷众臣:呵呵!
坐在龙椅上的宣平帝一声不吭,显然和贺祈早有默契。
偶尔有不识趣的臣子进言,宣平帝便温声说道:“朕信得过贺将军。
以朕看来,贺将军这么做颇有道理。
半年多来,关外大大小小地打了十几仗,死伤的人数有三成。
总得补充兵力。”
“听闻有六七个小部落归顺,这都是以武力威慑之功。
不将他们打服了,他们如何肯低头。”
“边军打仗已经够辛苦了。
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于是,多嘴的臣子很快闭了嘴。
……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三年。
边军在关外打得最辛苦的一仗,在宣平十三年的秋日。
关外众多部落,被杀得杀,归顺的归顺。
此消彼长,鞑靼部落
巴图的弟弟收拢残兵,设下埋伏。
边军虽慎之又慎,到底不敌鞑靼人对地形熟悉,中了埋伏。
不过,边军将士在短暂的失利后,并未溃败,反而越战越勇。
这一仗,边军死伤三成,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贺袀也在这一战里立下大功,将巴图的弟弟斩于刀下。
至此,鞑靼部落终于土崩瓦解。
关外也彻底平定。
接下来,就是战后安抚顺民和治理关外之地了。
这些事,不是朝夕之功。
贺祈上了奏折,请朝廷派官员前来治理。
他是武将,只管打仗。
治理一地之事,不归他管。
贺祈没有拥兵自重插手此事,也令朝廷众臣松了口气。
很快,朝中就派了几个文官前来。
贺袀也在这一战里受了重伤,无力再战。
回了边军军营里养伤。
便是程望,也得说贺袀实在命大,竟又撑了过来。
远在京城的魏氏,听到丈夫身受重伤,狠狠哭了一场。
朝廷很快有封赏,贺袀升至将军,统领左军。
魏氏也有了二品夫人的诰命。
躺在床榻上养伤的贺袀,听到圣旨后,眼角微微泛红。
他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郑清淮也在这三年间立下许多战功,官职又升了两级,如今也是四品的武将了。
大军全数回了军营,他也得了半个月的假期,回家中陪伴妻儿。
这几年间,裴璋兄弟在岭南也陆续收服了土人部落。
宣平帝下旨,授裴璋四品官职,令裴璋做了晋地的驻军统领。
裴珏是五品官职,去了陕地驻军任职。
孩子们倒是不必带去任上。
因为裴太后的一道凤旨,将裴思裴念姐弟和裴珏的两子一女都召进了京城。
这一年冬日,贺朝贺阳和贺曜兄弟三人,也接到了裴太后宣召进宫的凤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