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识《道德经》(2 / 3)

,长生,我以为你会早早就问呢,还真有耐性。”

“嗯,虚境者,我这些年尚未碰到一人,自是好奇。”苏长生道。

“没错,这世间的传承似乎断了许久,虚境可不容易达成啊。”

阁老继续道:“这也是我带你来此地的原因。”

苏长生不甚明了。

说话间,两人来到一藏书阁,进入其中,坐下。

阁老从一柜子里面取出一本书,交到苏长生手中。

苏长生拿在手上,一看,《德道经》,不是《道德经》?

老子李耳所着《道德经》,国人只要读过几年书的基本上都听说过,甚至是读过,就算是没认真读过,但这些成语你肯定听说过吧:

“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和光同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法自然,根深蒂固,得寸进尺,出生入死,知足常乐,安居乐业,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金玉满堂……”

没错,以上这些成语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当然,《道德经》里面还远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词句,其高深莫测之意,更是常人难以揣测的。

苏长生翻看起来,内容与自己所了解的《道德经》大体上相同,只是有些字词不同、章节顺序也大为不同。

“阁老,这是……”苏长生很是疑惑。

“长生啊,你不是问我虚境是怎么做到的吗?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这本书似乎跟传统的《道德经》有些不一样,为何叫《德道经》呢?”

“这是目前传世《道德经》的早期版本,虽然还不是最原始的版本,但已经是所能发现的最早版本了。”

阁老继续道:“《道德经》原本应该叫《德道经》,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相关典籍来看,均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称之为《德道经》,至于何时被改为《道德经》,这个就有些复杂了,暂且不提。

“此书老夫已翻阅二十年有余,越是钻研越是感觉到其中的玄妙。以老夫所观此书绝非仅是一本修身治世之书,实乃《得道经》也,这个‘得’是舍得的‘得’”。

阁老:“在老夫揣摩这本《德道经》第十年的时候,似有所悟,冥冥之中有一股能量进入我体内,顺理成章的我就突破了,至于是什么能量我说不上,这股能量并没有作用于丹田、也没有作用于神魂,更像是作用在这里。”

阁老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脏位置。

“心?”苏长生问。

“嗯。”

阁老沉默了一会继续道: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股能量,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称呼它,我把它叫做‘道心’”

“道心,道心,确实是神妙。”苏长生尚不明道心是何物,“那阁老现在可曾还会感受到这种能量入体?”

“偶有所感,只是非常温和,如润物细无声,你想抓却又抓不住,不知其来亦不知其去,飘飘渺渺……”

苏长生极为震惊,这已经完全超出了认知:

“阁老可曾是悟道了?”

“未曾,尚不知‘道’为何物也。”

“那阁老从《德道经》中悟到了什么?”苏长生继续问道。

“不知。”阁老沉吟一会才缓缓说道,“只是对何为‘德’、何为‘道’有了些许看法而已。”

“那何为‘德’?”

“‘德’即为‘得’,舍得的‘得’,有德便有所得,无德便无所得。是以,得道之人必先有‘德’,道德的‘德’;无德之人不可‘得道’,此乃天道也。”

“那又何为‘天道’?怎么经常有人说‘天道无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