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检测开始(2 / 2)

简单符号甚至画歪了虫子的记录表,又拈起一根根被折断的竹签。

他还要求去看了那些作为“计量标准”的旧木桶和独轮车。

王老伯和王大娘被叫过来,有些局促地描述着他们每天估量地头的“量感”。

海因茨沉默了许久,看着田间劳作的农人,再看向眼前这个眼神明亮如星辰、用最质朴的语言解释着“非标数据”逻辑的少年,最终,他合上了记录本,对敦敦和麟儿说:

“虽然方法非常规,但逻辑清晰可循,尤其是‘签筹法’对生物活跃性的相对量化具有启发性。这些原始记录,提供了宝贵的、动态的实践参照基线。这在缺乏历史数据的社区项目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还用了一个罕见的褒义词:“令人印象深刻。”

当海因茨站起身,目光扫过棉田,最后落在了刚才敦敦展示记录时顺手拔起的那一把草根上。

那草根上还带着湿润的泥土,盘根错节,异常粗壮。

“dungdun,”

海因茨用生涩但认真的发音叫着敦敦的名字,指着那把草根,“刚才你介绍时似乎提到,根系粗壮表明土壤肥力好?这在你对土壤有机质的估算中有体现吗?”

核心问题终于来了,土壤有机碳含量!

这是量化土壤健康和固碳能力的关键指标,也是Epd认证清单上的硬骨头!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老伯和大娘们屏息静气,沈静文和霍宁川的手心捏出了汗。

敦敦深吸一口气,走上前一步,拿起那把沾满泥土的草根。

他的英语在麟儿的补充下,努力传达着他尚未经过证实但源自田野观察的直觉:

“海因茨先生,这草的根不是我计划中的样品。但您既然问起……”

敦敦的声音清晰而带着一丝兴奋,“我们桃源村的土壤,是老辈人一点点养出来的。我们只用农家肥,不碰化肥,而且年年秸秆还田。陈研究员说过,这样能养地,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也就是那个关键的‘碳’。”

他把那把盘根错节的草根举高,让泥土簌簌落下:“您看这草的根!多粗!扎得多深!抓的土多结实!这地硬的时候像石头),可这草根钻得下去,还能长这么好!这说明什么?”

敦敦的语气变得笃定,“说明这块土看着硬,但里面是‘松’的!是有‘劲儿’的!是有‘油’的!它能把水和空气吸进去,也能把庄稼需要的‘东西’保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