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煮着绿豆汤送到现场,给大家解暑。
朵朵也没闲着,每天都画一张“钢材加油”
的小蘑菇卡片,贴在锻打炉上:“小钢材快点变厉害,做最好的支架!”
可就在第一批处理好的钢材要投入生产时,之前坐地起价的供应商突然找上门,语气傲慢:
“沈总,我听说你们用废旧钢材?就这破料,做出来的支架用不了半年就得断!
欧洲客户要是知道了,看你们怎么收场!”
沈静文没理会他,直接带他去车间。
老周正在测试支架强度,液压机压在支架上,指针指向额定负荷的15倍,支架纹丝不动。
“这支架用的就是废旧钢材锻打的,强度比国标还高2o。”
沈静文递过检测报告,“你卖的锰钢,每吨比别人贵两百,质量还没这废旧钢材好,以后咱们不会再跟你合作了。”
供应商看着检测报告,脸一阵红一阵白,灰溜溜地走了。
当天下午,欧洲农机集团就来邮件,说要追加2o台检测仪订单,还特意提到:
“听说你们用废旧钢材创新处理,既环保又节约成本,这种可持续的做法,我们非常认可,以后要把你们的经验推广给其他合作伙伴。”
傍晚,沈静文站在锻打炉旁,看着工人正把锻好的支架运往车间,老周拿着新订单笑得合不拢嘴,沈母和霍母在旁边给大家分西瓜。
朵朵举着刚画的“钢材变支架”
图纸跑过来,上面的小蘑菇戴着安全帽,正推着钢材往锻打炉里送:“妈妈,以后咱们是不是不用怕钢材涨价了?”
沈静文抱起女儿,摸了摸她的头:“是呀,因为咱们有老手艺,有家人和团队,再大的困难都能解决。”
晚风里,锻打炉的火星映着大家的笑脸,废旧钢材在火光中重获新生,就像他们的事业——在困境中找办法,在老手艺里挖潜力,带着温度和韧性,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到家时,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赵谦也在,手里拿着纺织厂的订单:
“小姑,咱们的耐磨工装面料,最近卖得特别好,有几家汽修厂都来订,说要给工人穿,既结实又耐脏。
以后咱们纺织厂和汽修厂,还能互相合作,一起做‘华国制造’的牌子!”
沈静文看着满桌的家人,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满是安全感。
这些都是自己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