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有点担心,怕孩子被什么怪力乱神迷住了。
曹修和冉秋叶相视一笑,这对老夫妻的默契,有媳妇和妹妹在也不会变的。
曹修:\"你哥确实挺机灵,给我看看呗。
\"
冉秋叶:\"管他是谁教的,活该。
\"
对曹修来说,最难的就是材料问题。
只要材料备齐了,按照设计思路和测量数据造出相应的东西,那是小菜一碟,误差不超过一毫米。
我觉得,曹修在西北待过,他这手艺是徐一刀、楚一刀里最靠谱的……
可为什么不让他碰那活儿呢?因为太危险了,一点点静电都可能让整间车间瞬间爆炸,变成蘑菇云冲天而起。
其实曹修在其他科研领域更值钱,所以只能别搞这些危险的事了。
至于假肢技术,他一直给安志勇简化功能。
所以叫什么迭代,不过是句玩笑话。
顶多就是放点小技能出来罢了。
不过这些年曹修攒了不少好东西,像千机绳这种技术就不错。
所有科幻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
千机绳又叫捆仙绳,是用八种金属元素加上牛筋,用特殊配方制造出来的。
曹修用这个技术做辅助假肢的“筋骨”,最后再套上钛合金外壳,既轻便又耐用,他拍拍胸脯说没问题。
至于最先进的是什么?嗯,还是科幻,齐木的外骨骼辅助装甲。
不过过年的时候,曹修去报道领到了一些文件,才知道世上其实有这种机甲宝贝。
但咱们这个新国家太落后了,虽然有些高层听说了,可科技水平不够,也不敢硬上项目。
既然这东西已经出现了,曹修也不怕自己捣鼓出类似的来。
保护大嫂可是你的责任。
至于易慕巴的身体参数,曹修闭着眼睛都清楚得很,根本不用再测一遍。
当年的那个梦,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回来之后,我忍不住就想去寻找“变化”。
曹修特别有信心。
最早提到外骨骼的记录,是在某年的专利里。
有人想在人身上装个机械结构,好让人跑得快跳得高。
德军的“浮士德”在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战场。
它披着装甲,像动物一样四肢爬行,被称为有腿的**。
后来为了对付浮士德,盟军的工程师搞出了巨猿。
在芬兰湾的那场战斗中,白描巨猿一举成名。
年,德国的“黑光”能源项目取得了大进展,这让科学家们赶紧加紧设计制造一种终极战斗机“黑方碑”,用来应对所谓的“末日战争”。
有叁份“黑光”能量的设计图纸,而黑方碑的设计图比“黑光”多了将近一半,这是因为操控黑方碑的士兵需要穿一种机甲,提升他们的力量、耐力,还有射击和操作的精准度。
曹修拿走了林萧的外骨骼装备,用这个辅助机甲来操作黑平板。
有时候,曹修翻看来自德国黑科技的资料时,总觉得自己像是在参观外星的科幻科技。
把机甲里的传感器拿出来。
现在美苏是两大巨头。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年代初,在曹修的印象里,这些国家都在忙活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却忽视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结果搞得自己像是“脑袋聪明但耳朵眼睛不灵”的样子。
这期间,全球的传感器行业都不太景气。
直到世纪年代中期,这些国家才真正重视起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