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傍晚,四合院飘着久违的肉香。何雨琮蹲在灶台前添柴,秦淮茹端着海碗从厨房出来,碗里红烧肉颤巍巍的,油星子溅到她新浆洗的的确良衬衫上。
\"雨琮啊,\"三大爷推着载满建材的三轮车进院,\"你猜我在胡同口看见啥了?区里来测量队了,带着推土机!\"
何雨琮往灶膛里塞了把麦秸,火光映得他眼底发亮:\"让他们测,咱的加盖方案昨天就送规划局了。\"
话音未落,王主任带着几个穿中山装的人走进院。为首的老者戴着安全帽,手里图纸被风吹得哗哗响。
\"何雨琮同志?\"老者摘下帽子,露出满头银发,\"我是建筑学院的周教授,你们院的改造方案,惊动部里了!\"
何雨琮忙把人往堂屋让。周教授刚坐下就掏出放大镜:\"这榫卯结构加固法,你从哪本古籍看的?\"
\"不是古籍,\"何雨琮挠挠头,\"是结合现代抗震技术……\"
\"放屁!\"周教授突然一拍桌子,\"这分明是《营造法式》里的'叉柱造'!你小子师承哪位大师?\"
\"周教授,\"他硬着头皮递上茶缸,\"您看这东墙根的悬山式加盖,既符合防火规范,又保留了四合院制式……\"
\"妙啊!\"周教授突然抓住他的手,\"知道现在京郊多少古建被野蛮改造吗?你这方案要是能推广,够评今年十大建筑成就!\"
正说着,许大茂探头进来:\"周教授,您看这抗震测试……\"
\"滚!\"周教授头也不抬,\"让你倒卖电子表,还有脸来讨工程?\"
\"小何同志,\"那人掏出工作证,\"我是区里分管城建的李副区长,关于你的改造方案……\"
何雨琮心里咯噔一下。该来的终于来了,前世看过的强拆剧情,难道要在这具身体里重演?
\"别紧张。\"李副区长笑着指指窗外,\"看看那些记者,都是冲你来的。\"
欢呼声中,何雨琮突然被许大茂拦腰抱起。这孙子一边转圈一边喊:\"雨琮!咱院要上报纸了!\"
\"放我下来!\"何雨琮笑着捶他,\"先把娄姐的学费还了!\"
\"早还了!\"许大茂从内兜掏出张收据,\"昨儿连夜去潘家园卖了块祖传玉佩,那港商看了直呼捡漏!\"
何雨琮正要细问,秦淮茹突然拽他袖子:\"雨琮,你看谁来了?\"
\"小何啊,\"她颤巍巍掏出张泛黄的纸,\"这是当年雨柱他爹留的房契,奶奶捐给院里盖房!\"
\"奶奶,\"他扶着老人坐下,\"这房契您收好,等新房盖好了……\"
\"盖什么新房!\"聋老太太突然提高嗓门,\"就按你说的,东厢房给秦家,西耳房给许家,中堂改成托儿所!我老婆子活够本了,就盼着临了前……\"
她突然哽住,何雨琮这才发现老人浑浊的眼里闪着泪光。他默默接过房契,转头对记者们说:\"各位,咱们的改造有个规矩——每间新房要留块'记忆砖',刻上户主最珍贵的东西。\"
\"三大爷!您这账本可算不清啊!\"秦淮茹尖细的嗓门刺破黄昏的宁静,\"上月您收了我们家五斤棒子面,咋记在刘海中名下了?\"
\"秦家媳妇,这、这指定是笔误……\"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手抖得像筛糠,\"你瞧这日头底下晒的,我这老花眼……\"
\"少拿日头说事!\"秦淮茹一把夺过账本,\"上月二十三,您家小子结婚,您可没少收街坊四邻的份子钱。这会子倒说看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