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出版社的青睐(4 / 6)

    国家级奖项的确是不一样,现场星光璀璨啊,而且前排还有一些领导在,级别都不低。

    工作人员引着李礼一行人走进大厅,那些不管熟悉与否的人纷纷起身跟他寒暄。

    一个导演率先起身握手:“李老师姗姗来迟,定胸有成竹啊,这是我的名片,希望以后能有和李老师携手合作的机会。”

    黄小敏也将一张名片递给了这位导演。

    虽然时代进步异常迅猛,但名片还没有被淘汰,也暂时无法被淘汰,它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车子上、外卖的口袋里、宾馆门底下……以及一些加微信可能被拒的场合中。

    今晚陈楷歌也出席了,他看到李礼过来的时候,便挥手招他过来,“小礼,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华国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崔明远先生。”

    崔明远已经60多岁了,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

    李礼忙鞠躬:“崔社长您好!”

    “你好你好。”崔明远特别慈祥地看着他。

    陈楷歌道:“崔社长是有事情要和你谈的,正好借着这个契机,你们彼此熟悉一下。”

    有事情谈?而且还是人文社的社长?

    李礼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剧本的问题,可能人文社对自己的剧本有了兴趣?

    果不其然,崔社长道:“你的话剧我们去看过了,剧本特别精彩,我们有为你出书的想法。”

    李礼疑惑地道:“可我们剧本不是严肃文学啊,完全是喜剧类市场文学,和人文社庄重的色调不搭啊。”

    “的确是,不过作为华国近20年来最具市场爆炸力的作品,很可能是华国话剧市场里程碑式的作品,话剧《X》实在太重要了。”

    崔社长这番话倒没有过誉,什么叫“里程碑”?所谓里程碑,多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进入2000年之后,华国话剧市场一片萧条,从来没有出现过向话剧《X》卖得这么好、舆论效果这么轰动的作品。

    像《暗恋桃花源》这样的作品普通群众都知之甚少,可见话剧市场究竟多小众。

    话剧《X》作为首部能引起全网关注的作品,的确是开了华国话剧历史的先河,这也是拜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所赐。

    李礼谦虚地道:“崔社长您开我玩笑了,这部不成熟的作品,哪能禁得起如此的赞誉?”

    崔社长瞄了下四周,悄声对李礼道:“反正整个演播厅里,所有的话剧团队都卖不过你们,都没有你们有热度,你没有谦虚的必要了。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