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缓缓说道,“人与事,很难分开,確切地说,事不过是人的一部分———砚知並非不尊重陛下。”
始皇帝轻轻笑了一声,“徐祖何必紧张”
“他说的並不算错,大夏立国数百年,到了朕这一代方才彻底鼎定乾坤,为天下立下根基。”
“朕斩旧神、灭百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让这浩瀚国土,从此只有一个姓,那就是夏!”
“他尊敬朕所做之事,更认为朕做的这些事,可以永世长存,绵延千古。”
“在此事上,他何尝不是对朕最大的敬重”
“哪怕大夏自我之始,二世而亡,但大夏之精气神,却依旧烙印在天下子民的心里、
骨子里,乃至岁月长河里。”
始皇帝的笑声里,有些许欣慰,但他话锋募地一转,“只是———”
徐祖没有说话,他深知,自己那关门弟子虽然什么目的都没有表露,方才的那番话更是滴水不漏。
但他的立意太高了,高到在如今这个时代,更像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就像是站在岁月长河里,站在数千年后,对歷史的回望。
这对一个帝王,对刚刚建立起人间王朝的皇帝而言,属实过於—言辞激烈了。
“徐祖,你觉得封禪之事,可行否”始皇帝看著徐祖。
“泰山封禪之事,我並未听砚知说过,具体可行与否,还得等老朽过问之后,才能评判。”徐祖並没有直接赞同李砚知的方法。
但他话里话外,却是对自己的关门弟子极为维护。
始皇帝只说了封禪,他却直接说成了泰山封禪,意思也很明確,那便是將泰山和封禪彻底连接到一起。
只要李砚知的方法確实可行,那泰山封禪將会真正走上正轨。
在与始皇帝这样的帝王交谈中,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能含糊。
但凡稍有偏差,很可能会影响数十万,乃至百万千万生灵的性命。
用字字千钧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始皇帝也明白了徐祖话里的意思,他並未挑明,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便將此事拿上朝堂,看看群臣有何意见“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次日朝堂,当始皇帝將泰山封禪之事说出来之后,立刻就有御史大夫高声諫言,
“封禪之事,最早源自旧神时代,我大夏立朝至今,何以效法旧神”
“况神明无德,无法庇护天下苍生,他们有何资格,享受我等供奉!”
御史大夫言辞切切,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中迴响,
此话出,不少朝臣都在点头附和。
“陛下,吴大夫言之有理啊,大夏庇护天下苍生,哪有神明什么事我等皆是斩神而起,与神明为敌!”
“大夏之命,乃人族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匯聚而成,与那神明,毫无瓜葛!”
但也有人看出了始皇帝更深层次的意思。
这位高坐帝位的陛下,心中恐怕应该已经有了决定。
他们这些朝臣,能做的只是遵循始皇帝的意志,把事情做好。
所谓的议政,也只是议,决定权终究在始皇帝手中。
这些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已经在心中有了计较。
泰山封禪,此事事关重大,始皇帝怎会突然將此事拿出来说
朝堂上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但凡说话者,无一不在反对。
始皇帝伸手,压了压,大殿內的声音瞬间为之一收。
“此事明日再议,退朝。”
眾朝臣从朝堂上出来之后,三五成群聚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