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议定(2 / 4)

呼声最高之时,也无非就是燕军声势极大、李振的死讯传回汴梁的时候,然而萧砚回到汴梁之后,已然在他朱温的眼皮子底下,要想碾死这个降人孤臣,不过就是他一个心思罢了,就看这萧砚能不能识趣。

毕竟对于朱温来说,萧砚这个孤臣就算勉强和朱友贞是一派,但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更与各派都没有关联,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势,只能死死抱住他朱温的大腿,若不然,回到汴梁兵权一卸,如果无他朱温重用,便只能在汴梁沉浮,再不复在燕地纵横的威风模样。

且不提大梁精锐都在禁军,而禁军调动只看皇命,萧砚一个毫无根基的人,就算在河北做了个什么土皇帝,回京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趴着,如果他不老实的话,朱温这几年杀的开国元从,哪个不是权势滔天之人?还不过一道圣旨的事。

所以朱温才会听从敬翔的建议,提拔萧砚起来,为一道靶子,为的是今后的削藩一事,朱温要把这一个孤臣牢牢掌控住,让其死心塌地的给自己卖命,好与大梁那些不肯老实交兵权的诸镇节度使狗咬狗,让他朱氏得利。

反过来讲,如果萧砚不臣,他亦是可以让诸镇节度使去讨平,可以预料得到,那些诸镇节度使会很乐意,反正他朱温掌握着禁军,让这些大大小小军头打得头破血流再去收拾也不是坏事。

有敬翔的献策,朱温自然放心大胆的提拔萧砚,除此之外,对于萧砚麾下已经整编成归德军萧砚是归德军节度使的将领也超迁提拔,如余仲一举被提拔为归德军步军都指挥使,遥领毫州观察使,迁承义郎。

而王彦章则是龙骧军军使不变,兼领归德军马军都指挥使,遥领蔡州观察使兼刺史一职。

除二人以外,韩延徽也得到了升迁赏赐,顿时就超迁为正五品的检校御史中丞,领翰林学士兼知制诰。

萧砚以下,归德军各级将佐都次第超迁,整军后的近两万兵马中,除却将领外,下了血本。

圣旨既到,整军也完毕,幽州城内便立即杀鸡宰羊,三军同庆,连同城外的百姓都如过节了般领了酒食,直接连贺三日,毕竟领命之后,归德军就要拔营动身汴梁,这等欢庆,今后恐怕还不知要等到何时了。

此等庆功,作为最为耀眼的萧砚自然是最大的主角,各军州镇将、汴梁派遣来的各州官吏都抢着要求见,毕竟没有人是蠢货,萧砚虽然要回京,朝廷也会派兵马和官吏来接管河北,但萧砚留下的影响力在这几年内绝对是无法轻易颠覆的,他们这些毫无根基的汴梁官吏当然要好好舔一舔这位萧大帅。

然而能达成目的者却终究是寥寥无几,萧砚除了设宴招待了从汴梁来传诏的天使,以及监军赵岩和检校太保康怀英外,基本都不在幽州城内露面。

从汴梁来的官吏中不乏有足以知府的大员,当然对此心怀芥蒂,但地位悬殊下,萧大帅真想拿架子,莫说是在河北,真回京了,对开封府尹都能够甩甩脸色。

实在是萧砚太忙,顾不得这些什么想要巴结的官吏。

他即将回京,来往的汴梁使者虽说对他是恭恭敬敬,但少不得也有几分监视的意味在里面,监视什么,自然是已经整军完毕的归德军。

按照建制,归德军下辖马军二十三个指挥,步军十三个指挥,上报朝廷的名额是马军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二员,步军六千四百三十八员,战马等马匹一万四千余匹,不过因为一年余的野战,军械辎重只足以补充全军三成,损耗太大,需要朝廷再加补充。

对此,汴梁朝廷也是难得的极其大方,大手一挥,居然是令萧砚把这些军械辎重全都留在幽州,为将来镇抚燕地的兵马所用,归德军上下所需的甲具军械,全在回京后由禁军补充。

毕竟比起这些来,这万余的马军带给汴梁朝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