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刚出了政策,现在是大移民时期,指不定什么时候军区就撤离了!你们想一想,他们一走我们小区跟别的小区又有什么区别?你们若是再晚一段日子来换,说不定连现在的价值都抵不上了!”物业侃侃而谈。
“可也太少了呀,比前面走的人足足少了一半不止!”
“于大妈,再说的明白一点,别人用物资跟你们换住房,其实只是换一个临时的住处,能住几天还指不定呢,现在物资多缺啊,人家指不定还觉得很亏!你们打算去避难所还是早些去,政府只组织了半个月时间,我瞧着外头人不少要去,错过这个时间你们再去就艰难了!”
大妈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一家三口躲到了角落去商量。
别的人也心有戚戚,有的人也打着离开的主意在问避难基地的情况,有的则是来探听物资置换消息的,对于这个他们住了许多年的小区,他们有不舍,也有对去新地方的彷徨。
杨倩默默的离开了。
她虽然没有去外面寻过几次物资,但也知道城市的生产随着断电早已经停顿,从夜市就能看得出来,很早开始交换的,大多是极热时用不着的厚重衣物或是冬季用的东西,城里大部份的生活物资已经随着私营主的离开被带离了,遗留下的并不多。
再经过政府组织的物资搜寻队清理,生存物资只会越来越少,没有吃的留恋一个住处并不明智,没有生存能力的人其实去避难所才是出路。如果她没有空间里的东西,也会考虑。
回家换下身上的脏衣服,杨倩去空间里洗了个澡,然后弄了一大桶水把屋子仔细拖了几遍,拿湿抹布把屋子仔细清理了一遍,在客厅和卧室放了两大盆水,感觉空气舒服了一些这才罢手。沙尘暴天气真的太让人难受了。
日常两小时训练继续走起,只是才刚练不到一小时就有人在敲她家的门。
贴完救助点的公告已经差不多下班时间了,两人驾车回了办事处吃晚饭。果然杨康的猜测没错,他俩刚回来宣传处的人就拿着录音好的大喇叭来找他俩绑车了。
今天下班郑主任没有再拎着物资包找她了,给她换了个身份继续在这里上班,就不能以零工每日结算工资了。但杨倩也不后悔,她现在又不缺吃的,反而缺少的是见识和阅历,背靠官方比自己一个人独自在外探查这座城市安全多了。
下班杨倩继续去逛夜市,现在逛夜市真好,个个蒙着面谁也不认得谁,衣服大都脏的分辨不清原来的颜色了,而且沙尘暴天气让夜色中的人更显得辨识不清。
杨倩仍是拿零食换东西。她的空间里零食堆的跟小山似的,她又不是个好零食的。杨倩今天换东西的范围扩大了,觉得有用的东西只要人家愿意换,她都换一些放起来。这波移民会离开很多人,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想换东西就难了。
也许是因为今天政府出的公告,夜市多了很多人交换。有人把厚重的换成轻巧易携带的,有人纯粹是因为存的非吃食的东西多了,不得不更换更值当的东西,有人则因为急着赶上政府组织的车,嫌带的东西多,直接换成吃的。
整个市场,只要能进口的东西仍是最值价的,杨倩的零食仍是硬通货。
杨倩今天的运气还不错,居然换到了不少香料,还有一部分食盐。昨天换煤油的地方那人居然还在,杨倩就把他带的五桶五升的油全换了,可惜整个市场都没看到有换汽油的。
杨倩还换了不少卫生纸,摊主说他要去避难所了,纸这种东西实在太占地方,又不可能全带去避难所用,所以只能换吃的,杨倩为了不让人发现空间,假借拿纸回家跑了好多趟。
有些人在摊位上摆了不少例如画作,摆件,瓷器之类的,说是古董,这些东西杨倩也分不清楚到底是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