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是世界上人类活动最密集地带。为逃避战火、寻找新家园,百万年来,人们不断进入三峡两岸坡地。如今抢救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后,共计包括一百四十多处石器世代遗址、一百多处古巴人遗址、四百七十处汉至六朝遗迹、近三百处祠庙、民居、桥梁等明清建筑物、……
这些东西分布在两座城市、十一座县城、一百一十四个集镇、一千六百八十个村庄,尤其是奉节、巫山、秭归、桂林村等上千年的人类聚居地,一个奉节老城依斗门,都够基金会的考古队伍忙活好一阵子了。
基金会在三峡文保工作上的作用有两个大头,一是帮扶考古队伍进行抢救性发掘,提供人财物方面的必要组织和支持,二来就是收集拯救那些具备相当价值,却又达不到让国家耗费精力财力出手的零碎项目。
遗址遗迹这类地方的工作归国家,但是许多级别不到的祠庙、民居、桥梁,雕塑这类有价值古迹的抢救工作,就成了民间行为,由虞唐基金会接手了。
这段时间的发现又出来不少,比如在丰都发现了古代冶锌的遗址,在白帝城南宋遗址里集中发现一批南宋时期的火器,为目前我国考古所见年代最早的火药实物及最完整的铁火炮实物。
还有巫山大溪遗址,越挖越大,越挖发现越多,通过勘探进一步搞清了大溪遗址的分布范围,确定遗址大致从瞿塘峡东口的南岸到长江大宁河宽谷的西端,隔长江北望桃子山,西依属于七曜山系的盛家山和乌云顶,南界大溪河与枣园坪遗址相邻,分布在盛家山山麓向长江漫滩过渡地带的斜坡台地上,西高东底,北窄南宽,占地三个公社,范围有五万多平米。
现在已经初步确认了早、晚期遗存的分布区域和聚落内部的功能分区,已经发现清理墓葬二百三十三座,灰坑九百五十座、灶八座、沟八条、窑两座,出土陶、石、骨、蚌、瓷、铜、银、金、铁等各类器物小件上千件套,时代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