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喜不自胜的样子,不禁好笑。
“又涨学问了,”周至笑道:“这个字本来是几千年前的用法,我一直以为最少几百年前就没用了,没想到在这儿还一直保留着。”
“肘子就是这样的。”老赤日赞道:“对这方面怪上心的。”
等到再具体了解之后,周至才知道自治州的这种牧草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草本,属于豆科,野豌豆属,生于海拔一千多米高山灌丛、溪边及谷地。是滇北川南的特有品种。
自治州将之与一种叫做“酱通苕子”的江南地区优质同属牧草杂交后,就得到了一种适应地方生长,抗病抗冻,耐旱但不耐水,对土壤要求极低,但产量相对较高的优良牧草。
这种牧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将之转移到土壤当中,具有给土壤补氮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具有相当高的蛋白含量,可以给牲畜作为饲料,还能够将之作为绿肥,翻到土下沤成农家绿肥。
唯一的缺陷就是在花期和果期,这种牧草具有微毒,牲畜食用过多会有毒理反应。
农科院的人说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及时采收,在苕子开花前采收,然后进行特殊窖藏或者弄成干草存储,可以作为牲口的冬粮。
剩下的桩头让它在地里长二茬,开花结果,最后翻入地下做绿肥。
自治区之所以要推广这种牧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水土。
这个作用也是联和乡非常需要的,苕子的产量虽然没有黑麦草高,但是根系远比黑麦草发达,对于水土保持的作用更好。
彝人种植的土豆是必须进行轮作的,还有就是玉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