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修复(2 / 5)

轴,绫表等外围物件,只留下画心,托纸,背纸一体的书画核心部分。

    这部分是粘贴在一起的,如果有损毁、断裂、腐蚀、虫蛀等“病症”,一般都是一起发生的。

    因此除旧表的动作,除了去除外围装饰以外,需要将核心部分用水浸湿,使之便的柔和绵软,可以伸展之后,在桌面上铺上修复用的底子,再将画心放置在修复框里,一点一点拼合被水浸泡的作品,利用水的浮力和张力,将碎片化的古画一丝不差地恢复成原作的就有模样。

    《无敌从献祭祖师爷开始》

    这一步常常会发生错误,比如着名的《清明上河图》,在修复的过程中,有一头驴就给修复错了头部的朝向,后来成了一桩着名的公桉。

    将图画或者书法重新拼合好之后,盖上一层面纸,便进入了下一步,洗去污渍的过程。

    之所以能够这样做,那就是中国书画的独到之处了。

    中国书画,书法用墨加了胶,然后反复锤炼,最终得到的墨锭磨出的墨汁在书写到纸上之后,就能够做到遇水不散。

    包括绘画颜料同样如此,纸上往往会用矾进行固色,有时候多达十几次。

    作品完成之后,不管再过百年千年,遇水都不会再晕散,这就是中国古代书画可以反复修复的基本前提。

    一般传世的作品,每过五十年到一半年,都会重新揭表修复一次。

    去除旧表,拼合画心之后,就进入了第二步动作——去除污渍。

    书画的污渍包括许多中——水渍、霉变、虫渍、油斑……都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