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发言解释;文物隔离(1 / 2)

长安日记 声色人间 1419 字 12小时前

汪文海顿了顿,继续道:

“我们注意到有关石碑符号与古汉字存在相似的学术探讨。基于此,中方科研机构已本着开放精神,应学界呼吁主动开展研究。但必须强调,目前任何关于符号定性的结论都为时过早。”

“汉字历史悠久、形态独特,但全球古文字系统多元复杂。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将未知符号与特定文明简单关联,既不科学,也不负责。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无端臆测,尤其是将此事政治化、污名化的行为。”

“中方愿在相互尊重、透明开放的原则下,与国际社会共享研究进展,共同应对这一全人类面临的未知挑战。我们坚信,唯有依靠全球科学界的通力协作,才能揭示真相,守护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网络反应瞬间两极:

· 支持理解派: “发言大气!本来就是全球的事,凭什么要中国背锅?” “合作研究是正道,瞎猜没用。”

· 怀疑持续派: “标准的官方辞令,‘关注’、‘研究’、‘合作’,但核心信息一点没透露!” “他们肯定知道更多,只是不说!”

· 阴谋论加剧派: “看吧,他们承认在研究了!这就是默认有关联!” “那种沉稳本身就是一种自信,他们不怕调查,因为层次完全不同!”

发布会并没有平息风波,反而让“中国角色”的谜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中国西部,荒原深处。

这里曾是亘古的寂静之地,只有风蚀的雅丹地貌伫立在苍穹之下,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然而此刻,这片无人区却呈现出一幅超现实而又森严的景象。

曾经坐落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区的大英博物馆,如今如同一个被巨人随手放置的积木,庞然地安卧在荒原之上,与周围的土黄色山丘格格不入。

不止是它,视线所及,若隐若现的,还有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尖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宏伟轮廓、以及更多依稀可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剪影。

它们像一群迷失的巨兽,沉默地聚集在这片与世隔绝的盆地中。

以这片“幽灵博物馆”群为中心,半径数百里的广袤区域已被划为绝对禁区。

铁丝网和闪烁着红光的感应桩构成了第一道物理防线,更外围是荷枪实弹的巡逻队,他们身着荒漠迷彩,面容隐在护目镜后,如同钢铁雕塑,沉默而警惕。

高空之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如同巡弋的鹰隼,带着低沉的嗡鸣划过天际,其搭载的高精度摄像头不留死角地监控着每一寸土地。

任何未经授权的接近,都会立刻引发警报和果断的拦截。

而在大英博物馆内部,曾经的宁静已被一种高度紧张的作业氛围取代。数小时前,那些在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已经被昏迷撤离出去。

现在,穿梭在空旷展厅和幽深库房里的,是身着特殊防护服、行动迅捷的专业人员。

领头的,是顾建华教授。他年约五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尽管眼袋深重,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他戴着一副材质奇特、泛着金属光泽的手套,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每一件从古埃及的莎草纸,到希腊的大理石雕像,再到中国的敦煌绢画,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仿佛在触摸易碎的梦境。

他身边跟着年轻的助理,李明,一个刚从顶尖大学考古系毕业不久的青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和此刻巨大的困惑。

“教授,”李明忍不住压低声音,打破了库房里的寂静,“您……您看国际新闻了吗?”

顾建华教授正用那个手套轻轻拂过一尊亚述浮雕的表面,头也没抬:“又有什么新论调了?是说我们偷了全世界,还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