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的乙醛是‘之前剩下’的,大概率存在问题。”
“我回去验证验证。”
“3%,差不多这个量。”
以上是一位跳脚的博士与李颜的对话,并且结果很快得到准确的验证。
于是李颜收获脑残粉一枚。
他甚至能光凭实验报告,就告诉你包浆老炉子那一堆杂质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类似这种事情在一个多月内频繁发生,李颜简直成了科学实验悬案的神探。
其实并没有多离谱,李颜的学识储备非常夸张,分析能力也非常人所能及,就像乙酸当催化剂的事儿,李颜其实也是先知道答案的——他在看到这个实验的瞬间就联想到了许多类似实验,包括一些压根没发刊物也没取得任何成果的实验,所以“乙酸是该类型实验的催化剂”在他这是可以直接推导得出的结论。
知道了这回事,反推乙醛因为保存问题被氧化,也就不算困难了。
在给李颜足够的注视之后,科研智囊团的顶级天骄们,才终于理解李颜作为一个个体拥有何等恐怖的战斗力。
量子计算机项目的主导人之一沈教授,在跟老朋友吹牛逼的时候频频提及李颜。
“老沈,我搞行政的,你跟我扯这些专业名词我听不明白,请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告诉我,这个李颜到底有多牛逼?”
沈教授沉吟良久,“你听得懂,数学吗?我们最近跟他讨论了一些数学问题。”
“听不懂,计算机,数学,物理,那些名词我听不懂。”
“他在一个月时间里,仅仅跟我们讨论,就整出来了十二篇能上顶级期刊的论文。包括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没有太强的概念,这种成就什么的……又不是说解出来什么千古谜题。”
“这些学科发展到今天,想要出现惊天动地的成果非常困难,包括现在的诺奖,也不是什么改变世界……”
“听不懂听不懂。”
沈教授露出无奈的表情,“你个老东西,这让我怎么吹牛?有了。”
他突然一拍手。
“怎么?”
“年轻人里,喜欢这么跟别人解释李颜有多牛逼。”
说着,沈教授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符号数字的纸,“我就不跟你说这是个什么东西了,来,你看看,能看明白吗?”
“我能看明白个屁,你又埋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