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只能说是人红是非多。
头大的第三点,则是宣传部的好心办坏事。
本来李颜这微博一发,至少在临江省内已经是个热点话题了——关注网文的人可能没那么多,但关注教育的人可多了去了。
临江网民们对于李颜这个存在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
哪怕不关注他的账号,动向也是随时紧跟的。
他干成事干不成事,都是茶余饭后的一大话题。
但李颜眼睁睁看着热搜突然消失,连带着刚清完一刷新又是99+的各种提示也一去不返。
私信还是很容易爆满的,“@我的人”却一下子寥寥。
大眼珠子这么早就开始玩限流了?
诶?限流?
李颜似乎一下子触发了什么回忆,可惜模糊了点,实际操作没想起来。
他前世也玩过自媒体,或许是平台管理方某种高级又恶心的玩法吧。
这个还真不赖老天爷,不是李颜没想起来,而是前世他也没怎么接触过限流这回事。
流量就那么丁点,限啥啊。
经过多方咨询,李颜才弄明白这是临江宣传部跟教育厅出于“保护”他的想法,给微博提了点要求。
初心是好的,毕竟一个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的流量与恶意中,心智是否足以支撑,真是一个赌不起的命题。
微博表示老子也很冤啊,起源艾特李颜,李颜自己转发,各大官媒下场夸赞,现在又怪流量太高了……
太难做了吧。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达成李颜的初步想法了。
虽然在黄展看来有点玄学,但李颜知道这个做法非常科学。
只是缺乏一些量化标准。
这大概也是人文社科会被一些人认为“伪科学”的原因。
人的主观观念太过复杂,并且可变性极强。
所以人文社科类的研究非常难以做好控制变量,今天这个研究说明大家对某种东西介意,明天换个时间测试又能得出完全不介意的研究结果。
但这不代表它没有用。
李颜现在就是不停在针对他的舆论环境里安插“全能”的楔子,“做啥都能成功”一旦形成了固有印象,就会成为他一把趁手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