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求饶才堪堪平复。
“肆子小子,长于深宫,暗于经国,积习易溺………”
“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上辱祖宗,下负黎庶。”
……
基本上把能想到的痛骂、羞辱之语全写上了。
最后还向大帅们保证——“将宏永图,必布新令。朕晨兴夕惕,惟念前非。”我知错了,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悔改。这次的教训,我牢牢记下了。
这道罪己诏一下,固然平息了藩镇的怒火,也浇灭了李适仅剩的志气。
累了,毁灭吧!此后唯唯诺诺,除了搂钱全面摆烂。不过之后十几年的经营,在军力、财力、外交各方面都颇有建树,为元和中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被冠以德宗、孝文帝。
“文帝一辈子也难。”圣人叹了口气。
只有扛起这份责任,才晓得有多恼火。不过理解归理解。这老小子也是没资格得庙号的,之后的勤勤恳恳属于补过。孝文帝这个谥号,也是不行的。
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明文帝朱棣,清文帝皇太极…………除了追谥,文帝还是有那么高的门槛。
“死而志成,乱而不损曰灵,追悔前过曰思。兵甲亟作,屡征杀伐,武而不遂曰庄。灵帝、思帝、庄帝,哪个更妥当些?”圣人眯眼盯着奏书:“我不能决啊。”
“不妨合起来,为灵思孝庄帝。”少太常李绰对曰。
“怕是不妥。”圣人质疑道:“汉灵帝的何皇后谥号便是灵思皇后,男女同号,是否……”
“不会。”苏荣侃侃而谈:“武帝驾崩,中宫因阿娇、卫子夫被废早已空悬,霍光遂以李夫人追谥孝武皇后,与武帝配庙。王法慧驾崩,谥孝武定皇后。司马曜驾崩,亦谥孝武皇帝,夫妻同号同庙共穴。例子很多,陛下无忧,谥法不问男女。”
“善。”圣人从谏如流:“庄帝虽有昏庸无能、穷兵黩武的批评,却也有抱负远大、雄志未酬的悲壮意味,倒也符合老祖一生。又是平谥………就以灵思孝庄帝称之吧!”
没彻底否定李适浑浑噩噩的一辈子。
这四个字,可以稍微偿还他对社稷带来的灾难。
接下来是顺宗。
仔细想想,李诵二十年太子生涯和建中之乱的表现挺优秀的。
但在位太短,除了一个失败的“百日维新”,实在乏善可陈。
朝廷对他做出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