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闻的电影…
说个大实话,江闻的电影,看了就看了,别和人去争辩。
他那是个闭环,是个自成一派的东西,你拿标准去套他,讲客观,讲理论,讲背后的层次,都是各讲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江闻拍的东西,就是他自个儿喜欢的东西,里面儿的元素啊,表达啊,浪漫主义
啊,都是他自个儿觉得好的,拿出来,好好给你弄一个,还特别强烈,所以他的东西,画面,音乐,节奏,对话,没的说,而且都是他的风格。
就好像榴莲…
你让一个不吃榴莲的人,非要去说榴莲好吃,他说不出口,但他知道,榴莲肯定不是什么坏水果…
有些电影,所谓实验类型的,通篇都是隐喻,故作高深的摆几个造型,故事干瘪人物不生动故事不精彩,你不能说它没有思想,但在创作上明显幼稚不成熟。
江闻的电影肯定不属于这一类,但他过于密集的隐喻又属于走入因为自己过于娴熟的窠臼,太沉溺于个人述说忽略观众的感受和认知度。
客观的说,故事还是好看,但难免有晦涩之感。
想起一段典故:白居易诗妇孺皆知!
翻译一下:白居易每次写完诗都先念给一个老太太听。
改到老太太听懂了为止。
有人问为啥啊?您可是大师啊!这不是掉价吗?
白居易说:大师也得说人话啊,装逼一定遭雷劈!
《一步之遥》为例,电影一开场,江闻就用了整整30分钟,营造了一场华丽的跳舞戏…
整整三十分钟!
不管这场戏有多么的有深意,不管那些盛装女郎有多么的性感,如此冗长的戏份都会劝退观众!
包括《邪不压正》里的许青,不断的贩卖风骚…
这些镜头,除了擦边,似乎跟剧情也没太多关系,如果删掉也并不影响剧情的开展。
而且也不见得有多吸引人!
冯晓刚以前说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
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
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口酒,结束时还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这酒既不是葡萄酿造的,也不是粮食酿成的,是化学兑出来的。’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