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儿,在这点上,我似乎与他并无二致。
2001年7月26日……星期四……晴
分数出来如同“靴子落地”,分数高的人等着录取,分数低的人等着复读或去打工,只有中间那拨人需要纠结是走二本三本,还是去复读。可以安心疯玩的高三暑假终于真正开始了。
这两日,我叫上奚萍和前后排的几个人一起天天轮着到各家去玩。莫凌波家在公子,那莫家皮蛋厂原来是镇上临街前店后院的小作坊,院里角落堆着谷壳、黄泥、石灰等各种料,还未走近一股刺鼻的气味便直往鼻孔里窜。他爸妈对我们很是热情,无奈大家受不了那刺激的气味,客气地稍坐了会便找借口去镇旁的乡间玩耍,掰宅后刚熟的玉米,看田埂旁灿烂的野花,架上木棍柴火弄野地烧烤。艺婷家是大家去惯了的老根据地。所有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吃,施莱特和东霞永远在打嘴仗,热闹而温馨。乐为爸妈经常不在家,他便张罗大家在外面吃饭,然后去滑旱冰。滑旱冰是东霞期待了好久的项目,她不会,乐为便带着她滑,像之前教我的那样。男生不论滑得好坏,多少都会一点,至少不怕摔,女生里只有艺婷滑得好,于是每个男生都有了一对一的“教学对象”。奚萍玩得开心,也邀请大家哪天有空了去她家池塘里划船,摸“藕肠子”。
这帮朋友在一起总是无比轻松、快乐,可心底某个地方隐隐觉得空落落的。高考已经结束了,那件拖了许久要等考试结束来谈的事会是怎样?那个人会怎样?莫名觉得这个暑假和想象中期待的有许多不同。
无论在外玩闹得多开心,回家后我总会被爸妈的争吵搅和烦。最近争吵的主要内容是我的志愿:妈妈责怪爸爸太过激进,她怕我会掉档,一个学校都录取不上;爸爸则辩解,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那是念好学校、不浪费考分的最佳填报方案。妈妈不依不饶,说她看上的会计专业有多好,多适合女孩子,分数也合适;爸爸烦躁不堪,吼道:“谁都没长后眼睛!现在说这些也晚了,一切已成定局。”
他们吵得热火朝天,没人在意我。我出言安慰:“我的第三志愿农业大学据说会优先提档,如果优先提档的话,就不会掉档。”这话未起到一丝安抚的作用,看他俩的神情便知他们从未考虑过、并且也不愿意我真的走这个第三志愿。我只好继续说:“如果你们实在不放心,我就去学校把第二批志愿也报上,这样保证至少能走个二本。”听到这个方案,他们虽表露出各种无奈和不甘心,但最终竟然接受了。没想到在他们心里,一个二本也胜过一本的农业大学。
2001年7月27日……星期五……晴
到学校填第二批志愿,遇到很多同学,也知道了更多人的情况:建国和肖伟考了六百二十多,能上省城最好的大学。丁静的分数在二本线上下,具体能上什么学校要等分数线下来,但肯定和建国上不了一个学校,好在她早就知道。何斌和毛广海的分数上二本没问题,但他们没填第二批志愿,打算复读。杨晨考了599,第一志愿只报了省城一个名气一般的理工大学,以这个分数有些亏,不过他能有这样的成绩,终究没辜负那个叫“吴学新”的孩子。东霞属于纠结走二本三本还是复读的那批人。许瑞生和尚小庆的分数上一本没问题,我向瑞生道喜,尚小庆却告诉我瑞生情况特殊,会被哪个学校录取还很复杂,不是只看分数就行的。经他点拨,看向瑞生空空的袖管,我才明白自己头脑过于简单了。
我并没打算走二本,只是为了安抚爸妈,便随意拣了几个往年分数线比一本还高许多的二本学校和专业填上。乐为也来填志愿,他在各个座位间穿梭,与人寒暄,但他的志愿表一直空着。
我好奇地问乐为:“你在犹豫什么?怎么不填表啊?”他故作神秘,避而不谈。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