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2 / 3)

……恕我直言,它的主轴承和传动结构,完全违背了我们现有的力学原理,

高速运转下必然会產生灾难性的共振,根本无法实现稳定运行。”

陈风没有反驳。

他走下讲台,拿起粉笔,在草图的某个连接处轻轻画了一个小小的圆弧,又在另一个齿轮上加了一个不起眼的凹槽。

“周老,您看,如果我们在这里加一个微应力缓衝结构,再在这里改变一下传动嚙合角,是不是就能抵消掉您担心的那个共振频率”

周老愣住了,他盯著那两个微不足道的改动。

他毕生的知识告诉他,这不可能。

他一把抢过旁边助理的纸笔,趴在桌上飞速地演算起来,嘴里念念有词。

“不对……怎么会……这个曲率……它,它竟然改变了应力传递的矢量方向……”

几分钟后,周老抬起头。

他涨红了脸,眼神狂热。

“鬼才……!”

他声音发颤“我研究了一辈子机械,竟然没想过还能这样!

就这么两个小改动,它……它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把理论性能提升了至少三倍!

我……我收回我刚才的话,我为我的浅薄向您道歉!”

说完,他竟朝著陈风,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风没有停下,他继续用这种“不经意”的方式,將系统里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拆解成一个个看似“灵感迸发”的小窍门,拋给在场的专家们。

“关於自动化,我们不要一开始就想著一步到位。可以先从『模块化』入手……”

“新材料的关键,不在於配比,而在於一种特殊的『催化场』环境……”

会议结束时,陈风大手一挥,在黑板上写下最终目標:“我们的目標,是在三年內,让『中国製造』这四个字,不再是廉价和粗糙的代名词。

它將代表著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精度,最可靠的质量,和最强大的工业实力。”

整个会议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车车稀有矿石运入基地,一台台最先进的仪器被安装进实验室。

一个月后。

新材料实验室中央。

一台庞然大物般的万吨液压机正发出沉闷的低吼。

所有人都围在安全玻璃后,死死盯著压机下方那个拳头大小、通体乌黑的金属锭。

这是他们根据陈风提供的“催化场”理论,製造出的第一块样品。

“老李,数据都设定好了吗”

周老紧张地问。

材料组组长李思源咽了口唾沫,点点头:“设定压力峰值一万吨,已经是这台宝贝的极限了。

我就不信,这世上还有什么金属能扛得住!”

陈风抱著双臂,站在人群后,神色平静。

“开始!”

隨著一声令下,巨大的合金压头缓缓下降,接触到那块乌黑的金属锭。

监控屏幕上的压力读数开始飆升:一千吨、三千吨、五千吨……

压头与金属锭接触的地方,连一丝火都没有,只有令人牙酸的金属挤压声。

“八千吨了!天吶,它还没变形!”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失声喊道。

“九千五百吨!到极限了!”

就在压力表指针触碰到一万吨刻度的瞬间!

“嘭——!!!”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不是来自那块样品,而是来自液压机本身!

只见那根比水桶还粗的特种合金压头,顶端竟然崩掉了一大块!

火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