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又写新诗燃北境(一)(4 / 5)

    西域使者带着林夏的《劝西州》离去后,北境的风似乎都变得焦灼起来。林夏每日除了巡查防线、操练士兵,便时常站在戍楼之上,望着西域方向的天际,手中紧握那支常伴左右的狼毫笔。他知道,诗句能传递诚意,却未必能彻底瓦解匈奴的阴谋,唯有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守护好这片土地。

    这日清晨,探马从西域疾驰而归,带来了令人忧心的消息:龟兹国已正式与匈奴结盟,还联合了焉耆、疏勒两国,集结了三万兵马,正朝着北境边境进发,预计半月后便会抵达。林夏接到消息时,正与将领们在帐中商议粮草调配,他当即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沿着龟兹至北境的路线划过,沉声道:“敌军来势汹汹,我们需在他们抵达前,加固雁门关、玉门关两处防线,同时调派五千骑兵驻守两关之间的黑松林,形成掎角之势。” 众将领齐声应和,即刻起身去部署兵力,帐中只留下林夏与副将周毅。

    周毅望着林夏凝重的神色,轻声道:“侯爷,此次敌军兵力远超我们,不如向朝廷请求援军?” 林夏摇了摇头,目光落在案上的诗稿上,缓缓道:“长安距此千里,援军赶来至少需一月,恐难解燃眉之急。况且,北境的将士们跟随我多年,个个能征善战,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守住家园。” 说罢,他拿起笔,在纸上飞速写下《备战吟》:“胡兵压境近,将士整戎装。誓守边关隘,何惧贼势狂。” 笔锋刚劲,字里行间满是不容置疑的决心,周毅读罢,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大半,转身大步离去,全力协助部署防务。

    接下来的几日,北境军营一片繁忙。将士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城墙、挖掘战壕,铁匠铺里炉火通明,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早到晚不曾停歇,新铸的兵器泛着冷冽的寒光;粮草营中,士兵们将粮食、草料仔细打包,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中,确保战时供应充足。林夏每日穿梭在各个营地之间,时而指导士兵搭建防御工事,时而与铁匠探讨兵器改良,夜晚则在帐中梳理战策,常常忙到深夜。

    一日午后,林夏巡查至黑松林防线,见士兵们正顶着烈日挖掘战壕,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战袍,却没有一人叫苦。他走到一个年轻士兵身旁,见其手上已满是水泡,却仍奋力挥舞着锄头,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一块干粮:“歇会儿再干,别累坏了身子。” 年轻士兵抬起头,露出一张黝黑的脸庞,笑着说:“侯爷放心,只要能守住边关,这点苦算什么!” 林夏心中一暖,当即取出纸笔,在战壕边写下《黑松筑防》:“烈日炙松林,将士汗湿襟。战壕深几许,皆是赤子心。” 士兵们围拢过来,听林夏读完诗句,纷纷欢呼起来,疲惫仿佛被一扫而空,又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

    几日后,西域联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玉门关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林夏接到探报后,决定亲自前往玉门关坐镇指挥。临行前,他将《戍卒吟》交给赵虎,嘱咐道:“我不在营中时,你每日带领将士们读诗,既能鼓舞士气,也能让大家不忘坚守的初心。” 赵虎郑重地点了点头,双手接过诗集,大声道:“请侯爷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林夏抵达玉门关时,守将李忠已在城门等候。两人一同登上城楼,望着远处敌军营地升起的炊烟,李忠沉声道:“侯爷,敌军昨夜已派使者前来,要求我们三日之内打开城门投降,否则便踏平玉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