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御批成果定初心,使臣辞行传民生(1 / 2)

    成果册第一页是十二国使臣的联名签名,每个签名都透着认真与真诚。

    南齐帝翻到“滇国藤编工匠”页。

    见上面写着“滇国派十名藤编工匠赴盛京,在怡红院设‘藤编讲堂’,教南齐百姓编织水藤筐、山地农具”。

    他抬头问岩木首领:“岩木首领,你们的藤编手艺,真能帮着治水?”

    岩木首领上前用不太流利的南齐话道:

    “陛下,滇山藤编结实,泡水里三年不烂,编的藤筐装石头堵洪水,比木头好用!”

    “我们派工匠来,就是想让南齐百姓少受洪水苦。”

    南齐帝点头,又翻到“高丽赠书模式”页,高丽使臣连忙道:

    “陛下,我们已装车三百册《蓝星故事集》,下月运回高丽,在各州府设怡红赠书点,让高丽寒门学子也能读民生书。”

    南齐帝越看越满意,从连福手里接过御笔,在成果册扉页写下“民生无界,共赴大同”八个字。

    他把笔递给时念,语气期许:

    “时念,这成果册不是空话,是十二国百姓的盼头,你得帮朕盯着,让承诺都落地。”

    时念接过笔,笑着应下:

    “陛下放心,民女定不辜负信任,也不辜负十二国百姓的期待。”

    这时,院外传来急促脚步声,英国公府管家提着锦盒快步进来,对南齐帝躬身:

    “国公爷受风寒未能亲临,特让老奴送贺礼,祝文盛之会成果落地,南齐民生安康。”

    打开锦盒,里面是套泛黄的《南齐经义集》,书页虽有磨损却打理干净,扉页贴着英国公亲笔纸条。

    【愿蓝星民生理念与南齐典籍共生,此册赠怡红院,盼以文脉护民生。】

    时念接过孤本,想起此前柳儒绪要求加“世家捐赠”字样的模样,再看如今英国公的贺礼与附信,心里释然。

    她对管家躬身:

    “替我谢过国公爷,这孤本怡红院定会妥善保管,让蓝星理念与南齐典籍相辅相成。”

    南齐帝闻言点头。

    民生才是文脉根基,没有百姓的好日子,再厚的典籍也只是空壳。

    晨光升高,落在成果册扉页,“民生无界,共赴大同”的御批与十二国签名相映,如一幅跨越地域的民生画卷。

    此时盛京西街的青石板,被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