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戏楼对垒传盛京,雅俗之争起风波(1 / 3)

    “大东。”时念唤住他。

    大东猛地停下,箱子“咚”地撞在石阶上。

    转身时,脸上还带着点茫然:“念姐!”

    “今日客源不错,怎么不见你数银子?”时念笑着问。

    大东挠了挠头,发髻歪在脑后:“念姐,你怎么打趣我来了?

    咱们大家伙儿都知道您是为了保护咱们才不去争的,咱们都记着呢!”

    他忽然意识到说漏了嘴,慌忙摆手。

    “我……我是说,阿福哥跟我们讲了,大满园有世家撑腰,咱们现在硬碰硬会吃亏。”

    他仰着小脸,眼里的光比戏台的灯笼还亮。

    “我们本来活的还不如乞丐,若不是念姐您施以援手,咱们又怎么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不过是少赚点儿银子,咱们不急……”

    话没说完,就被赶来的阿福敲了下脑袋:“干活儿去!话比戏文还多!”

    大东耸了耸肩,搬起箱子往后台跑,粗布短打的背影在晨光里晃悠,像只快活的小鹿。

    时念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眼眶有些热。

    阿福走过来时,手里还攥着张戏单,是刚从大满园传来的。

    上面印着“特邀付兴博先生评戏”的字样,墨迹新得发亮。

    “他们这是把世家的牌子亮出来了。”阿福的声音沉了些。

    时念接过戏单,指尖拂过“付兴博”三个字,忽然笑了:“亮出来才好。”

    她往戏台望了眼,浅醉正唱到“辕门外三声炮响”,唱腔刚劲得像出鞘的剑。

    “咱们唱咱们的穆桂英,让他们评他们的《长生殿》。”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暖夏在侧台记词,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响;

    十二举着木剑站在台边,粗声粗气地给孩子们说戏;

    吴婶端着新做的杏仁酥走过,嗓门比锣还响,却透着掩不住的笑意。

    时念忽然想起刚穿来时的那个黄昏,她躺在起球的锦被上,满脑子都是如何在这青楼里活下去。

    那时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这群曾困在泥沼里的人,会为了“体面”二字,甘愿少赚些银子。

    戏台的锣鼓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