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给厂里年轻同志找条新路(3k(3 / 4)

p;  高振东道:“倒也没什么大事情,受人之托,看看一线工种哪一种最适合他家小孩,具体的情况,我不了解,他们自己在折腾。”

    其实这个事情闫埠贵自己的亲戚应该就知道,高振东当时说自己来了解情况也就是堵闫埠贵的嘴而已。

    李副厂长听懂高振东的意思了,这个事情,高振东没怎么掺合,最多就是打听打听消息,具体事情不是在他手上,他也没有想管的意思。

    情况已经清楚了,不过李副厂长还是把几个主要的一线生产工种的情况给高振东介绍了一下,来都来了嘛。

    高振东听完介绍,向李副厂长道了谢,不管怎么说,人家因为自己的事情还是挺热心的。

    眼见两人说完事情起身要走,高振东想起昨晚自己看电视想起来的那件事情,叫住了李副厂长,这件事,能为厂里的一部分年轻同志开拓出一条新路来,也算是一份功德。

    “李副厂长,还有个事情,想向你建议建议,看看厂里能不能组织一下。”

    李副厂长马上就又坐下了,高振东的建议,那是一定要听听的。

    “振东处长又有什么好的想法了,你说。”

    高振东笑道:“前不久我去拜访我的老师,听他说起教育系统的一个事情。京城电大,马上就要成立了。”高振东随便找了一个借口。

    “京城电大?”李副厂长不太清楚这个。

    电大,就是广播电视大学。

    虽然在高振东前世,电大的文凭已经不是太管用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也是过硬的文凭。

    京城电大于1960年3月初正式开课,刚开始时本科设置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采用以函授为主,电教为辅的教学手段。

    在那个继续人才的年代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上电大课的,不乏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

    在政策变化前的六年间,共教授出毕业生六千多名,单科结业生三万多名。

    还真别以为他们的文凭水,实际上,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学习了4年半才毕业,第一批毕业生仅有区区200多人,可以想象还是比较严格的。

    这个形式当时大受群众欢迎,到62年的时候,再想上已经需要考试了。

    高振东想的,就是厂里组织积极分子,上这个电大课。

    要知道,京城电大的第一批学生,都不是全脱产上学,而是业余学习,每周学习八个小时,其中自习四个小时,电视函授四个小时。

    对于有心进步的人来说,这个时间是无论如何都可以挤得出来的,对于个人来说,困难的反而是电视。

    这东西这年头,一般人可没有,可是厂里有啊,厂里组织这个事情,务实务虚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职工进步了,厂里也有了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