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只是说设计,我可以在一年到两年内拿出下一代计算机的设计。可是要说制造,我想我们现在的能力造起来比较困难。”
敢说这个话,高振东是有把握的,尤其是在有了4换1的搜索功能之后。他收藏的资料里,是有不少经典CPU的IP核设计的,经典CPU架构和设计的详解的东西也不少。
这是搞CPLD/FPGA的人喜欢干的事情,而且他们之中,有的人还喜欢开源。
IP核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CPU的设计图。
高振东说出的这个时间,让在场的人都很惊喜,但是造不出来这话让十二机部的领导有些诧异,不都是晶体管么。
“振东同志,不都是晶体管么,能造出DJS-59,为什么就很难造出你的下一代计算机。”
高振东侃侃而谈:“各位领导,在我的规划和想法里,下一代计算机的工作频率是现在DJS-59的十倍左右,字长扩充到16位,而且体积维持不变或进一步缩小。现在DJS-59位的速度和字长,我很不满意,用起来不够好。”
一听到这个往天上打卫星似的提升跨度,防工委和十二机部、运算所的人都是又喜又惊。
喜的是高振东从来不放空炮,他既然这么说,那就必然有一定的把握。
惊的是高振东的性能提升计划居然如此激进,这个跨度高得有点可怕。
十二机部领导拍板道:“振东同志,如果你真是这么想,别的不敢说,我们十二机部全力支持。”
防工委领导也毫不犹豫:“防工委系统也一样全力支持你。”
能不支持嘛,DJS-59量产以来,给相关工作带来的好处在他们这里,是肉眼可见的,一听有速度快十倍,字长翻一番的好东西,那还不能不赶紧跟上。
高振东却摇摇头:“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我计划中的这台计算机,随着性能的提升,晶体管数量是会急剧增加的。”
这话几个人都点头认可,性能提升,那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台计算机的晶体管数量,不算存储部分,只计算主机本体,我估计其晶体管数量会高达3~4万只,再加上性能提升、字长翻倍,那晶体管存储器也必须相应增加,那总体的晶体管数量增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听见这个数字,大家都有点沉默了,这个数量的晶体管,那价格想来也不得了。
防工委的领导笑道:“振东同志,如果真是性能达到你说的这个程度的机器,价格翻上十倍二十倍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非常清楚,这简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
其他人也点头称是,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大的问题不在价格上。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可靠性问题。在这个规模下,数万只,乃至十数万只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