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变油要简单、可行,都是油嘛,一家人,好说好说,在当前环境下,选择见效更快、能更早投入使用的技术先行研究,也是理智和合理的选择。
而且现在的煤同样紧俏,如果不考虑极端情况,而是在正常的发展进程中,那么煤变油搞出来也暂时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原料短缺状态,这个战略意义更加重大的技术,从当前的战术环境来说反倒是没有油变油来得实在。
而且高振东预估这个技术的成本会比较高,那就更能理解他为什么先选油变油了。
但是理解归理解,说一千道一万,这个技术的战略意义就是重大,所以当听见高振东肯定的回答,他难得的对高振东的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振动同志,我知道很难,但是再难,哪怕做十年、一百年,你也要带着同志们,把这个技术做出来!”
他说得非常认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用水安全,这些是一个国家本质上的安全,和军事安全相比,重要性不遑多让。
他相信高振东从来不放空炮,他也几乎从来没有对高振东的具体工作做过任何明确的要求,但是这一次,他破例了。
这种技术,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说,可谓是百年基业,哪怕花上十年百年,也要搞出来的,特别是当听见一位素来很靠谱的同志,下了结论说该技术可行的时候。
就算再难,就算一代搞不成,也总要搞下去。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政策延续性,来支撑一个初看起来仿佛是不怎么赚钱的技术。毕竟煤变油和直接用石油裂解裂化,难度和成本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对于一个成熟的大国来说,很多事情不能完全看赚钱不赚钱,也不能只盯着短期利益。
对同志的信任加上对这个技术的期盼,让他毫不犹豫的对高振东做出了要求。
高振东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会继续研究下去的。先做油变油是基于短期的考量,而煤变油是长期的、战略的考虑。”
他没有打包票说什么时候搞出来,这东西恐怕真不是他一个人能在短期之内搞得出来的。
不过他倒是不紧张,他有自己的考虑,一步一步来嘛。
高振东拍的胸脯,防工委的同志们还是很相信的,他没拍胸脯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成果不还是一样在往外发,而且都是非常重大的那种。
有首长说得好,这位同志,三过硬!
“你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我从防工委这边全力满足你。”领导很是放心的开了个大口子,给高振东开口子,开得再大也放心。
高振东摇摇头:“现在主要是理论上的东西,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子都行,暂时不需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我不会客气的。”
这东西投资极为巨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