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车大车厢以保证其装载能力的一种车种。”
这一套描述,把同志们的脑袋搞得有些乱,索性不想了,直接问。
“这有什么好处?”
“好处就是中庸,什么都不突出,但是什么它都不错。”
中庸?这算是什么好处?很多同志不太理解。
倒是机动工业部总工的眼睛亮了一下,这有点门道,造车造着造着,近乎道了啊属于是。
作为一名几十岁的老同志,他知道中庸这个词在很多实际使用的产品上,并不见得是坏事,越是通用的产品越是如此。
这个高委员,果然不简单,极致的东西他能做,463就是,通用的东西他也会思考。
“我先说说好处吧,减少大梁,车重降低很多,而且被大梁占据的空间也节约出来了,这样就能有更好的动力、装载表现。而且舒适性也更容易做好。”
高振东的话,让同志们陷入了思考,好像是这样。
“但是如果要节约大梁的话,那用轿车不就行了?”
这年头的轿车,有的有大梁,但是有的是没有的。
“可是轿车的通过性没有它好,装载能力也不如它。”
“但是它的通过性也没有越野车好啊。”
“但是它的舒适性比越野车好啊。”
高振东此时颇有点你和我说法律,我和你说道德,你和我说道德,我和你说风俗的样子。
同志们还是没转过弯来,这不就是说,这东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高振东解释道:“其实同志们要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轿车的极致舒适和越野车的极致通过性,都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大部分用车的人,要的就是有够好的装载能力,有不错的通过性,不是非常的难受,也就正好够了。特别是当大部分购车者,经济状况只能拥有一辆车的情况下。”
说到这里,高振东又祭出一个在讨论中常用的邪法——80/20原则。
“实际上,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有80%的功能和性能,其真正的使用时间不超20%,而20%的常用功能,却占据了80%以上的使用场景。”
这年头的同志们,就是喜欢数字,总觉得数字听起来就可信,高振东这话,成功的将他们引到了高振东希望他们去思考的方向上。
“嗯,这话有道理。”
“也是,好像普通人是不需要那么极致的功能,反倒是能多装一点,看起来好看一点,其他性能不差,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