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成绩天上来的感觉。
这进一步扩散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甚至一部分影响,已经从学术圈子里溢出,到了普通人的圈子里来了。
《美妙的结构,最短的距离》
《如何亲手感觉一个原子到底有多厚?》
《上帝也在织毛衣?》
《……》
报道标题逐渐离谱。
普通人都这样,在学术圈子里,自然轰动更大。
这种轰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论是什么顶级大佬,还是阿猫阿狗,都一窝蜂的向着这个最新的发现冲去。
都知道,手快有手慢无,一个全新的、突破理论的发现,一种全新的材料,能带来多少收益,傻子都知道。
哪怕是对经济利益不感兴趣,学术收益动不动心?
带来的后果,自然就是各种相关期刊,与之相关的稿件量直接爆炸。
“别抱怨了,这个级别的成果,配得上人们如此的热情。”他的同事笑道。
“是是是,我知道。他们现在哪怕把这东西做出来放到水里煮一遍,都能发表一篇《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在100摄氏度环境下物理特性研究》的论文。”发出抱怨的那名编辑,可谓是极尽尖酸,但是话糙理不糙。
一个新领域,能带来的收益就是这么离谱。
“也许这里面有值得我们发表的稿件呢,这是我们日常工作,行了,别抱怨了,工作吧。”
“你说得对,但是真正值得发表的稿件,不会投到我们这里来!屎里淘金,对人是最大的折磨。”这名编辑估计平时人缘不会太好,嘴比傻柱还欠。
他的吐槽,不仅骂了稿件的作者,还把自己这个期刊给结结实实的绕了进去。
成果有高下之分,期刊也有。作为在学术界地位并不高的小期刊,自然是不能和《自然》、《科学》之类的媲美,真正的好文章,想要流落到他们这里来,那是极难的。
这话在办公室里说,和指着和尚骂秃驴没什么区别。
“做好你的事!管好你的那张臭嘴!”总编办公室传来总编的咆哮。
小期刊有小期刊的烦恼,大期刊也有大期刊的困扰。
好稿件太多,有点安排不过来。
而且更麻烦的是,不少人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
毕竟就一种新材料,能玩的花儿也就那么多,大家一上手,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