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消失的。
终于下载完了,主任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论文。
刚刚看完标题,他就禁不住“虎躯一震”,二维材料?
不过此时他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仅仅是以为高振东搞出了一种非常薄的材料,作为数理化学部内部驰名的材料学专家,这好像并不是一件非常出人意料的事情。
振东同志这篇论文的题目说,这种材料有点薄。
主任寻思,这材料能有多薄?
等到他把论文的摘要看完,“虎躯一震”升级为“虎躯巨震”。
他狠狠的揉了几下眼睛,嘴里嚷嚷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作为数理化学部的主任,饶是他理论精深,经验丰富,但是摘要里的文字还是让他有一种“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的感觉。
从理论上,这东西就不可能存在!
一层厚度为单个原子直径的材料。
难怪高振东同志要将它称之为二维材料,但凡这东西有两个原子,它都得被称为三维材料。
而这种单个原子厚度的东西,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要么是理论出了问题,要么是高振东同志出了问题!
说实话,如果这篇论文的作者但凡换个其他人,主任可能都将这篇论文随手就往垃圾桶里一塞。
但是这可是科学委员,每一名科学委员拿出来的成果或者结论哪怕是再离谱,都得仔细阅读,认真分析之后才能下这个结论。
再说了,万一,万一这篇论文没问题呢?
到现在为止,我们别说建立一种理论,就连证伪一种理论这种事情都很少发生,哪怕这个理论是某个学科分支的分支。
如果是真的,那么这篇论文的份量比他当年搞出来的激光器还要重。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想法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激光器并没有获得诺奖,但是石墨烯是获得了的。
意识到如果成真,这篇论文意味着什么的主任,连忙稳住心神,继续往下看。
这一看,让他彻底跳了起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用胶带粘上,撕开,粘上,撕开,如是反复,然后这种二维材料就做好了。
说实话,主任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么颠覆传统理论的成果,是用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