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来得早死得快(2 / 4)

    “说具体一些。”防工委领导追问道。

    “变后掠翼机械结构复杂,死重大,这一点不需要多说,我相信同志们都知道。”

    所有人都点头,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机械这个事情,是非常麻烦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可能不需要花费多少心思,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出问题,往往是在用起来之后,很容易造成胎里病,治不好的那种。我们在机械上的经验,应对这个级别的需求,现在还有些不足。所以哪怕是解决了设计问题,在应用中的风险也很大。”

    “难道不能通过材料解决?”空军同志问道,你就是材料专家啊。

    诶,你这可就说到我的专业上了:“材料很重要,但不是万能的,机械上的东西,更多是结构、传动和经验问题,变后掠翼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以机械能力为新型战斗机的方案核心,就是避开我们在电子上的相对优势,拿我们在机械上的劣势去硬碰,这很不明智。”

    现在电子系统上是多多少少有一些优势了,却反过去和机械死磕,没这个道理啊。

    “啊,我明白了,这就是你说的扬短避长的原因?”

    高振东摇摇头:“不止,我说扬短避长,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是有限的,能拿出的发动机,在推重比上可能不算难看,但是在最大推力的上限上并不乐观。任何不必要的死重,在我们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上都不应该存在。变后掠翼的死重太大了,简直就是在我们发动机本来就沉重的肩膀上,又增加了一副担子,雪上加霜啊。”

    本来就扛不了几斤,不用在刀刃上却用在变后掠翼这种对制空战斗没什么鸟用的地方。

    变后掠翼复杂的可不只是变后掠翼系统本身,还有因为它而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变后掠翼占据了燃油位置、改变了燃油通路、需要布置额外的液压管路、对飞机的主承力构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影响飞机内设备的布局、影响飞机的气动中心,更扯的是,机翼后掠角的变化,会带来飞机气动中心的移动……

    在座的大部分同志,对变后掠翼其实研究并不深,听高振东这么一说,这才有了清晰感受,就连反对变后掠翼的同志大部分都是此时才有了一个明确认识。

    这东西对现阶段的我们好像是不那么合算。

    但是同样是刚看到国外起步,高振东同志怎么对变后掠翼有如此深入的研究,那就只能说一声人和人之间是真的有差距。

    “而且在我看来,如果能实现连续的、和飞控系统实时交联的变后掠翼,那还多多少少有些意思,但是那样的代价之大,还不如在别的地方下功夫。”

    比如米格-23的那个变后掠翼就比较一言难尽,手操,只有几个固定角度,要说对空战有什么帮助,那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