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精密度检测工作。
“贾东旭同志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领导的声音在厅內迴荡,台下不少老工友已经开始抹眼泪。
肖镇静静听著,思绪飘回那个物质匱乏却充满激情的年代。
他想起了贾东旭的父亲,那个爱占小便宜、嘴巴毒的贾张氏;想起了秦淮茹当年如何自立自强去学文化,贾东旭跟著他的好大哥王大发读书学技术;想起了东旭第一次独立完成精密零件加工。
同样肖镇也看到他的露水学生王大发,精神头相当糟糕,可能他觉得是他多事请贾东旭返聘回去发挥余热,人家退休了生活得好好的。
“...在最后的时刻,贾东旭同志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確保一批重要军工零件的质量,他亲自深入仓库进行覆核,不幸遭遇意外...”
肖镇闭上眼睛,能想像出那个场景——老技工戴著老镜,在灯光下仔细检测每一个零件的精度,那样的专注,以至於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危险。这就是东旭,一辈子认真得近乎固执。
轮到亲友致辞时,肖镇稳步走上台。他没有拿演讲稿,只是环视了一圈在场的眾人。
“我和东旭是一辈人,看著东旭从普通工人一直自学成才走到现在。”肖镇开口,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东旭这人从青年时代就是个刻苦学习善於学习的人因为家庭原因没有正经上过几年学,后面是跟在王大发通同志身边慢慢自学成才的……”
台下有些老邻居点头,记忆被唤醒。
“后来他进了武器研究所,搞精密仪器,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有人说技术工作枯燥,但东旭不这么觉得。他常说,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脾气,得用心去懂它们。”
肖镇顿了顿,目光投向遗像,“他不是什么大领导,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守护的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战士手里的枪,天上的卫星,哪个离得开精密仪器离得开东旭这样的老师傅”
厅內静得落针可闻。
“东旭是因公殉职,是烈士。但他更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邻居。”
肖镇看向秦淮茹,“淮茹,你要好好的。东旭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孩子们都成才了,往后日子还长,得朝前看。”
致辞结束,肖镇走向家属席,紧紧握住秦淮茹的手:“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东旭不在了,还有我们这些老邻居。”
追悼会结束后,肖镇特意留下与单位领导交谈。
“抚恤政策必须落实到位,烈士家属不能受一点委屈。”
肖镇的语调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秦淮茹的身体不好,医疗保障要跟上。孩子们的工作生活,也要適当关照。”
领导连连称是:“您放心,我们一定妥善安排。贾工是我们单位的骄傲,他的家人我们绝不会怠慢。”
回去的车上,肖镇一直沉默地望著窗外。夕阳西下,街灯初亮,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暮色苍茫中。
“京生啊,”许久,肖镇才开口,“你说人这一辈子,图个什么”
李京生从后视镜看了老人一眼,小心回道:“每个人追求不同吧。贾东旭同志这样兢兢业业一辈子,也是一种活法。”
肖镇轻轻摇头:“东旭这傢伙啊,一辈子老实本分,不爭不抢,就守著那些仪器零件。临走前还在为工作操心...”他嘆了口气,“比那些整天钻营算计的人,强太多了。”
车子驶入南锣鼓巷,熟悉的胡同景致映入眼帘。95號院门口那棵老槐树,比几十年前更加粗壮茂盛了。
“明天你去趟贾梗家,看看缺什么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