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快打”宣布完成20亿美元融资,投资者包括兴业资本、復兴集团等国资背景机构,以及中东主权財富基金。同日,“快打”登陆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全球二十个主要城市,推出多语言版本。
uber迅速反击,宣布融资15亿美元,並提前进入华夏市场。滴滴和快的也在国內悄然上线。
资本的血拼正式开始。
“快打”推出“首单免费”,uber就推出“前三单半价”;“快打”提供“十分钟不到免单”,uber就推出“等待超过五分钟减五元”。双方你来我往,补贴力度不断加码。
肖铭童坐镇京城总部,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全球订单数、补贴金额、市场占有率。年轻的他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老练和果断。
“美国市场补贴增加30%,重点突破纽约和旧金山。”
“欧洲市场与当地计程车公司合作,规避政策风险。”
“东南亚市场推行摩托车快打,適应本地化需求。”
一条条指令从总部发出,全球团队高效执行。
四月的一天,铭童接到了父亲的越洋电话:“小子,听说你最近很风光啊。”
铭童笑道:“爸,您怎么有空打电话”
“uber的ceo通过关係找到我,想谈和解。你们把他们打疼了。”
铭童正色道:“现在是关键时期,不能手软。一旦示弱,前功尽弃。”
父亲沉默片刻:“需要家里再支持吗”
“不需要,五叔已经安排了第二轮融资,100亿美元,足够打贏这场仗。”
事实上,肖承勛不仅安排了融资,还发动了媒体攻势。
即时视频全球版连续推出纪录片《出行的革命》,头条系应用在全球范围內推送“快打”的正面新闻,凤凰美洲集团旗下媒体也纷纷报导“华夏创新改变世界”。
五月,uber突然宣布退出华夏市场,集中资源守欧美大本营。消息传来,“快打”总部欢呼声一片。
但铭童却没有放鬆:“现在庆祝为时过早。立即启动『诺曼第计划』,进攻欧美市场。”
接下来的三个月,全球出行领域见证了最为惨烈的资本对决。
“快打”在欧美市场投入巨资补贴,uber则拼命防守。资本市场目瞪口呆,双方每月烧钱超过10亿美元。
最终,在2009年8月的一个清晨,uberceo终於拨通了肖承勛的电话:“我们谈合併吧。”
谈判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达成协议:uber全球业务被“快打”收购,交换条件是“快打”20%的股权和董事会两个席位。全球网约车市场格局尘埃落定。
消息宣布当天,肖铭童站在南山国际投资大厦顶层,俯瞰深圳全景。刘询走过来递给他一杯香檳:“恭喜,小肖董,你创造了歷史。”
铭童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是整个生態的胜利。
没有全家的全球资源,没有华夏。的市场基础,没有资本的力量,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內取胜。”
肖镇在文昌国家宇航太空港办公室里看著新任机要秘书李京生递过来的简报,相当自得,他对京生说:“京生,你说我家铭童怎么这么能干呢”
“肖大爷要不今晚去神龙大酒店吃天山雪牛排,有些想了!”
“你个馋虫,那还等什么,翘班翘班走著,我说京生你直升机驾照好久能考下来”
“大爷咱能不提这茬嘛我天生恐高啊……”……
此刻,在京城的街道上,刘光齐终於註册了“快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