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手进场时降临。当《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八位火炬手依次接力,他们中有奥运冠军,有劳动模范,还有一位来自港城的企业家代表肖承梁。
最后一棒交给了跳水冠军高敏,她穿著红色运动服,举著火炬向主火炬塔跑去,步伐坚定得像当年站在跳板上的模样。
看台上,李小云紧紧盯著现场大屏幕——虽然没有数字火炬手,但转播镜头里,正在高原服役的小七承志穿著军装,对著镜头敬了个礼。
屏幕下方的字幕写著:“向所有不能到现场的守护者致敬”。
她突然抓紧座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身旁的陈雪茹轻轻拍著她的背:“孩子看到了,他一定看到了。”
高敏举起火炬,对准主火炬塔的引火点。“轰!”圣火燃起的瞬间,全场的烟同时绽放,金色的火在夜空中组成“1990”和“京城”的字样。
没有微型led,没有电子特效,但十二万人的欢呼声比任何科技都更震撼——那是从心底迸发的喜悦,像压抑了太久的河流终於奔涌而出。
观礼台贵宾席上,沙特亲王指著夜空中的烟,对身边的霍正业惊嘆:“太壮观了!你们用有限的条件,办出了最动人的庆典。”
他转动著手上的红宝石戒指,语气里满是讚嘆,“我看到体育场外的绿化带,工人师傅们正在浇水,连草都透著精气神。”
霍正业笑著指向不远处的技术区:“那是我们的工程师们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
他们说,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够我们用的,不用跟別人比排场,比心意就行。”
他说的是负责烟燃放的团队,为了控制成本,他们反覆计算药量,让每一朵烟都恰到好处地绽放。
圣火燃烧的光芒里,李小云悄悄擦了擦眼角。
她想起昨天收到的简讯,儿子在简讯里说:“妈,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我会在哨所里升国旗,跟京城的圣火一起,为祖国骄傲。”
此刻,看著那团跳动的火焰,她突然明白,有些距离,从来都不是距离。
商机潮涌,赛事经济
开幕式后第三天,国贸保利会展中心已经化身贸易战场。
黄云裳管理的奢品集团的“丝绸”展位前围满了外国客商,日本客商摸著一匹绣著缠枝莲的绸缎,手指拂过上面的纹路,眼里满是讚嘆:“这手艺比我们的和服面料还精细!开幕式武者穿的汉服,就是用这种料子做的吧”
工作人员笑著递过样品:“您真有眼光!这是我们改良的云锦工艺,既保留了传统纹样,又更耐穿。”
她指著展板上的效果图,“您看这个设计,把贵公司的logo绣在领口,做成员工制服,既有东方韵味,又能展示企业文化。”
说话间,她让助手展开一匹新织的绸缎,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金线在纹里闪著光——这是特意为亚运会准备的新款,光配色就试了二十多次。
签约桌另一端,肖承勛这边正与东南亚客商敲定太阳能路灯的订单。
“怀柔运动中心外的路灯用的就是这套系统,白天储能,晚上照明,阴雨天也能亮六个小时。”
他指著样品上的太阳能板,“您看这材质,抗风抗雨,特別適合东南亚的气候。”
客商敲著计算器,突然抬头笑了:“肖董,我们吉隆坡的街道正需要这种路灯,既环保又省钱。
不过我有个要求——能不能把灯柱做成双子塔的形状”
肖承勛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我们的工人师傅手艺好,保证做得一模一样。”
他们身后的黑板上,用粉笔写著最新数据:亚运首周,怀柔周边的旅馆全部住满,农户们把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