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月冰稜镜:破晓前的荆棘路(4 / 4)

冰”组。

刘震维拿著最新的实验进度表找到肖镇,脸上是久违的振奋:“爸,你看!自从有了那个『建议』,我们实验室验证的效率和命中率都上来了!

gps筛出来的『靶子』,配上建议的『子弹』,打得更准了!

小鱼儿她们组最近连续几个阳性结果,士气都不一样了!”

项目进度墙上,那个顽固的“38%”终於开始鬆动,虽然缓慢,但坚定地向上爬升:40%... 45%... 50%。

更重要的是,机房里的气氛变了。抱怨少了,討论多了;绝望的眼神少了,专注和希望的光多了。

那位曾在王月书房外嘆息的资深研究员,在食堂碰到肖镇,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眼里有感慨,更有释然。

又是一个深秋的夜晚,项目组为一个小的里程碑庆祝后渐渐散去。

肖镇走出依然轰鸣但似乎有了些“人味”的机房。

第二天回到故宫四进院。清冷的月光洒在古老的琉璃瓦上,泛著幽光。

身后书房的门轻轻开了,王月走了出来,与他並肩而立。

“镇娃儿,” 王月的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这『稜镜』,照亮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人心。

这几个月,大傢伙儿… 精气神不一样了。”

她望著月光下故宫层叠的飞檐斗拱,话锋一转,带著更深沉的凝重,“但是,前头还有硬骨头。

基因图谱最后那最复杂、最顽固的暗区,『月冰』因子如何在人体內精准起效、確保安全… 这些都是比整理数据难上百倍、千倍的雄关险隘。

真正的『三年又三年』,或许才刚刚开始。”

肖镇深吸了一口寒凉的空气,机房的热度似乎还残留在皮肤上。

他望向深邃的夜空,月光无法照亮所有的黑暗。

脚下的路,是么妈王月用无数个日夜坚守铺就的;身边的团队,刚刚从绝望的泥沼中挣扎著站起;女儿女婿的实验室灯火,还在不远处的夜色中倔强地亮著。

gps这柄用1983年的“铁锹”和眾人心力锻造的“稜镜”,艰难地劈开了第一层荆棘,让停滯的齿轮重新转动,让熄灭的希望重新点燃。

然而,正如王月所言,这仅仅是漫长征程的第一步。

前方的基因迷雾更浓,“月冰”之路险峻依旧,如同这古老宫墙后深不可测的夜色。但此刻,站在清冷的月光下,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破晓前特有的、带著寒意的清醒。

他知道,照亮这漫漫长夜的,从来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这群在荆棘路上咬牙前行、彼此扶持的人心中,那束不肯熄灭的科学之火。

下一个“三年又三年”,他们將带著这束微光,继续向生命的终极奥秘,发起更艰难的衝击。

肖镇向上级提交了工作报告后,开始向中枢要求去宝安特区去做一些调研工作。

实际是准备在宝安区搭建新一代的联合银团的信息数据处理中心,他得在南方坐镇到“广场协议”签订后4个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