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诗词结缘,英雄美人(2 / 3)

发,并非名家所作。”

蔡琰闻言,心中的震惊更甚。她站起身,对着周明深深一揖,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周小郎此诗,虽仅寥寥二十字,却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将游子思乡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直抵人心!此等才华,即便蔡邕大家在世,亦当击节赞叹!小女子万万未曾想到,周小郎不仅武艺超凡,竟有此等诗才!”

周明谦逊地摆摆手:“蔡大家谬赞了,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心里却乐开了花,这可不是雕虫小技,这是“文化降维打击”啊!

蔡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情绪渐渐平复。她再次拿起那卷竹简,轻轻叹了口气:“周小郎之诗,简练而深邃。小女子方才所读,乃是一篇汉赋,名为《悲愤》。其词藻华丽,气势磅礴,然与周小郎之诗相比,却少了那份直抵人心的真情。”

她轻声念了几句汉赋的片段,那华丽的辞藻,典雅的用词,让周明听得有些头大。他前世对古文虽然不陌生,但汉赋这种堆砌辞藻的风格,确实不是他的菜。

“蔡姐姐这赋……”周明沉吟片刻,然后以他前世的“现代诗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比我历史课本还深!”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虽然词藻华丽,用典精妙,气势恢宏,但总觉得……有些刻意。过于追求形式,而情感表达上,反而不如口语化、平白直叙来得真切。”

蔡琰听得有些呆了。她从未听过有人如此评价汉赋,更从未听过“历史课本”这种词语。她眼中闪烁着异彩,心中的好奇几乎达到了顶点。

“周小郎此言,闻所未闻,却又……鞭辟入里!”蔡琰思索着周明的话,眼神中充满了惊叹,“世人皆言汉赋华美,然周小郎独具慧眼,竟能洞察其内在的‘刻意’。你的见识,果真超凡!”她心中暗想:“此人年少,却有大志,言谈间常流露出闻所未闻的见解,仿佛……仿佛从天外而来一般。”她越发觉得周明神秘而又充满了魅力。

两人的谈话,从诗词歌赋,渐渐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周明将他前世所学的历史、地理、甚至哲学思想,以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他谈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谈论秦汉统一的格局,谈论天下大势的演变。他甚至提到了一些他认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虽然没有明说,但那种洞察未来的敏锐,让蔡琰听得如痴如醉。

蔡琰发现,与周明交谈,她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的思想,如同横跨千年的光芒,照亮了她内心深处的困惑。她惊叹于周明渊博的学识,更敬佩他那超越年龄的远见卓识和对天下百姓的悲悯之心。她从未见过一个少年,心中能怀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和如此深沉的抱负。

“周小郎,你所言之人,所见之世,与琰所学迥异,却又……令人醍醐灌顶。”蔡琰轻声说道,眼中充满了敬佩与倾慕。她心中已然将周明视为知己,视为乱世中难得的英雄。

周明看着蔡琰那双充满崇拜的眼睛,心中也是一阵悸动。他知道,蔡琰不仅仅是因为他吟诵了一首诗,更是因为他展现出的知识和远见,深深打动了她。这种心灵上的契合,远比外貌和地位更能吸引一个才女。

“蔡姐姐过誉了。”周明微笑道,他知道,这种“知识碾压”的爽点,在古代效果拔群。

在交谈中,蔡琰无意中提及了她近期写的一封书信,其中提到她的一位**“张氏女”友人**。这位张氏女似乎与太平道有些关联,信中提及了一些关于太平道近来异动的传闻,以及一些晦涩难懂的谶语。

周明听到“张氏女”和“太平道”这两个词,心中猛地一动。他立刻联想到了第1章中歹徒口中的“天皇皇”,以及第18章匪首的咒语,还有第20章张三口中的“天皇皇”和“吾心向道”。太平道的核心人物,正是“天公将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