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2 / 9)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7201 字 10天前

的道理,在佛前至诚的忏悔无始的罪障,取得好相,这个很关键。“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要能够对内心操作得当,把过去的这种错误的意乐生起惭愧心,你取好相是不难。因为你把这个重大的罪业忏干净以后,至少临终的时候没有重大的罪业干扰你。

    我讲实在话,你今天如果是把生死业力弄的很炽盛,临命终的时候,你连助念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那个生死业力来的时候又猛又快。如果你有帮别人在助念就知道,一个业力很重的人,根本就不要说临终正念了,他连提起正念都来不及,那真的是哭爹叫娘,手忙脚乱。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粗重的业力,先把它忏成所谓的“不增长业”。虽然业力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势力被你破坏了,它变成一种沉淀式的业力,这个是很关键,所有粗重的业力让它沉淀下来。所以,这个拜忏法门是必修的。

    那么你把外患处理掉以后,开始处理你的内忧,就是内心的颠倒妄想。我们看有些修行者平常念佛,你给他助念,欸,念的挺好,刚开始的时候你带起佛号的时候,他的心是跟着你的佛号转,气色红润、身心安详,也没有什么业障。但是突然间念头一转,你看他的脸色就改变了,就是颠倒妄想。

    一般来说,临终人第一个现的是业力。但是这个人如果持戒清净、忏悔业障的话,他临终的时候是很安详的。但是他在安详的表面当中,内心的盲点地雷会触动的,那个颠倒妄想如果没有调伏的话,他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起一个颠倒妄想,他如果没有转过去,这个佛号也就前功尽弃了。

    因为什么?憨山大师说的好,因为这个颠倒妄想你没有对治,它是熟境界,你念佛是一天就念两个小时,你打这个颠倒妄想打了生生世世,怎么会是它的对手呢?所以,你如果不用理观来调伏它,只是平常都用佛号去压抑它,你平时压的住,临终压不住了。所以,我们透过昨天的忏悔业障,现在开始修习理观。

    我们昨天处理了外在的业力问题,今天开始要处理内心的问题了,我们内心到底有些什么地雷?有些什么盲点?在临终之前你要找到一个对治的方法。因为它一定会出现!你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说:欸,我这个人平常挺好的,平常挺好的跟临终挺好是两码事。所以,我们来看看怎么样从颠倒妄想当中,而产生一种出离、解脱的力量。

    乙二、解脱道(分三:丙一、总标。丙二、别明。丙三、结示。)

    我们分成三段:一、总标;二、别明;三、结示。第一个,我们看总标,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丙一、总标

    一、生死轮回: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周而复始,辗转相续,毫无意义。

    二、出世涅槃:涅槃寂静、寂静安乐。

    我想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个原则,叫做以愿导行。佛教的修学跟外道的修学最大的差别,它一定有道前基础,就是有愿力。为什么我们先有一种出离的愿力,才可以做调伏的智慧理观呢?举一个例子说有一棵有毒的树,这个树都长出有毒的水果出来。虽然你有一个很锋利的刀,但是砍树的时候力道薄弱,你根本不想砍,或者砍这个刀的时候有所保留,这个树是砍不断的。即便刀如此的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