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2 / 9)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6946 字 8天前

症病患,你要开示很简单,就是叫他把目标放到来生就对了。你不要说,唉呀,不行啦,我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因为你讲这句话,表示你的生命充满了业力。所以到底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还是一个依止愿力的菩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这个是作为因地发心很重要。

    我们都先不谈修行,至少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到底你觉得内心的愿力比较重要,还是外在的世界比较重要?因为你这个选择一错,就完了!你的因地是虚妄的。《楞严经》说了,你用沙煮不出饭。你用攀缘心为根本来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是夹杂了充满了生死的业力,不是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来,是你没有准备好,阿弥陀佛早就准备好了。所以这个顺从本愿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不到,起码我们的频率,我们的磁场跟诸佛是在同一条道上,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净土宗没有说要你赶上佛陀,它要你顺从,起码你活在愿力,而不是活在业力,这是基本功。

    其实人生你花很多时间去攀缘,到最后临终时你会很后悔,因为你得到的东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场。你现在不收心,你临终一定后悔,因为你的心放得这么广,临终的时候那个龙卷风,生死业风在破坏的时候你会很痛苦,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经营的东西,在临终消失的时候,你会受不了,所以你早一点收心,你临终也不容易痛苦。因为你迟早得收,不要等临命终再来收,你也收不回来。

    在我们刚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因地发心,《楞严经》讲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缘——生命的结果,还是把精神放在内因缘,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门、愿力,你只有两种选择。这个选择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一个是生死业障凡夫,叫做业障深重;一个是依止愿力的菩萨,叫做功德庄严。这第一个根本,我们叫真正发心,所以第一个你选错了,后面就完了。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影响思想。当然有些行为不会影响思想,就是说你好不容易选择正确了,我要以愿力来引导业力了,但是有些行为,你不能让它辗转相续。在《楞严经》当中很强调“相续”,你心中已经发了菩提心,发了往生的愿力,即便你偶尔造造杀盗婬妄,你马上忏悔,这个业不障碍你往生,你断了相续心,你发愿真的不再造作。佛教任何的业障都可以忏悔,但是关键是你是不是断相续心,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再造作了。

    我们带业往生,最怕的业就是你不断在造作,你现在还在造作,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行为是很严重的。我们允许你人生有偶一的过失,我们允许的,只要你忏悔,下定决心永不再造作,把这个门关掉,这个业力它得不到你一种相续的支持,它就会枯萎沉淀,这个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这个业力,这个业你就带不走了,因为它的势力太强大。

    所以除了因地发心以外,你要注意那种辗转相续的行为,要反省一下:第一个,你有哪些行为是你特别喜欢做,而且又给自己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第二个,你经常做,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这个行为你要注意。这个业你带不走,这个临终一定会来干扰你。这种业你经常造作,而且每做一次都是非常欢喜的,这个业你是不能带的,没办法带,因为你把它养得又肥又壮,你并没有成功地让这个业沉淀下来。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