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衙门都在盘点事务,准备封印放假。街头巷尾,采买年货的百姓摩肩接踵,酒肆茶楼生意兴隆,孩童们已经开始零星地燃放爆竹,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食物的混合香气,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率军出征的各位公侯、将军,已陆陆续续凯旋。北征漠北、克复和林的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宗异、力战乃儿不花的济宁侯顾时;陕甘平叛的征西将军沐英、坐镇陕西的曹国公李文忠,四川平叛的平西将军丁玉以及稳定后方的信国公汤和……一位位功勋卓着的名将归来,使得京师的武风为之大盛,也意味着这个新兴的王朝,在经历帝位更迭的动荡后,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力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茶楼酒肆间,说书人演绎的“济宁侯一战定漠北”、“沐英千里逐元酋”这些振奋人心、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年节之中最受欢迎的段子。
与市井的欢腾相比,紫禁城内的气氛则要庄重和复杂得多。论功封赏的大典定在腊月廿三,小年这一天,于奉天殿举行。这既是对一年征战之功的总结,更是朱标登基后的首次军功表彰大会。
这一日,奉天门内仪仗森严。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功勋将领们身着崭新的朝服,位列前班,等待皇帝驾临。
乐起驾兴,朱标身着明黄团龙常服、头戴翼善冠,缓步就坐于龙椅之上,面对群臣的朝拜,轻轻颔首。宣旨内侍展开圣旨,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开始宣读封赏诏书。
首先是北征的徐达、冯宗异二人,虽已位极人臣,国公之位无以复加,但朱标仍给予了极尽的荣宠:加赐金银绢帛,并给予了极高的褒奖词,肯定他们“廓清漠北”的不世之功。二人人出列谢恩,神色沉稳,并无骄矜之色。
接着是平定西番部族叛乱的功臣,包括坐镇的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赐赏略略逊于魏、宋两位国公。
当念到“征西将军沐英”时,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位年轻将领身上,沐英的战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封侯进爵就在今日。
“征西将军、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仁厚机敏,屡有宿功,此次率军平叛,千里挺进,洞察敌酋奸谋,出兵哈密,俘获元廷宗室大臣,缴获印信仪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晋封为西平侯,食禄一千石,赐铁券,子孙世袭!钦此!”
“西平侯!” 殿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沐英此战一举封侯,食禄丰厚,获丹书铁券,可谓恩宠备至,引来不少人羡慕,但实至名归,没人敢质疑,更何况沐英与皇室的关系摆在那里,朝里朝外谁不知道,绝不会有不开眼的人出来找茬。沐英深吸一口气,出列跪倒,声音洪亮而坚定:“臣沐英,谢陛下天恩!必当竭忠尽智,以报陛下!”
朱标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赞赏。他需要把沐英这样的自己人提拔上来,去平衡那些恃功而骄的开国老勋,保卫皇权。
封赏继续进行,平羌将军丁玉亦有厚赐,军中各级将领也按功行赏,金银锦帛各有所赐。殿内气氛一时间非常热烈,武将人人兴高采烈,与有荣焉,而对面的文臣则强颜欢笑,心事重重。
就在一片颂圣谢恩之声中,宣旨内侍的声音陡然一转,带上了一丝冷意,宣读另一份旨意:
“吉安侯陆仲亨,远征漠北,虽有小功,然其身为大将,不识大体,竟私踞旧元宫阙,安坐僭越之位,狂悖无礼,大逆不道!姑念其往日微劳,着罚俸一年,以示惩戒!望其深自反省,谨守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