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难以及杜天僖提出剖验尸体等关键信息。信末,李泰强调:“…事急矣!周某咄咄逼人,秦王摇摆不定,若剖验坐实毒杀,再追查下去,恐对相爷清誉大为不利!甚至…恐有奸人借机构陷!卑职惶恐,乞相爷速示方略!”
五天后,就在缙云县衙被一片诡异而压抑的气氛笼罩时,李泰收到了胡惟庸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回信。信很短,字迹却异常沉稳有力:全力配合查案,务必尽心。余事勿忧,自有分晓。
李泰反复看了几遍,心中惊疑不定。全力配合?相爷这是何意?难道要坐视周志乾借解剖验尸把事情闹大?但信尾那句“余事勿忧,自有分晓”又像一颗定心丸。胡惟庸在朝中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身后还有德高望重的韩国公坐镇,或许真有扭转乾坤的后手?李泰咬了咬牙,决定遵命行事。
虽然身为钦差的秦王宣布暂停查问,但是周志乾并不打算停下来。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刘基的长子刘琏,征求他的意见。刘琏突遭大丧,心情悲痛,听说要剖验父亲的遗体,顿时火冒三丈,差点儿喊人将周志乾给轰出去。
周志乾见势不妙,立即打出感情牌,鼻涕一把、泪一把,说他对刘先生的死也是痛彻心扉,并好言安抚刘琏,与此同时苦口婆心地劝说刘琏:诚意伯突然病故,其中必有缘由,现今查明大概率死于毒杀。不过,要想真相大白,唯有解剖尸体,坐实证据,这样才能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在周志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不断劝说之下,刘琏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周志乾立即找到李泰、邢雄还有杜天僖,要他们跟自己一同去求见秦王。
四人联袂前来,朱樉纵使心里老大不愿意,依旧强忍着在二堂召见了他们。
当周志乾提出解剖尸体,查明死因,并指出诚意伯长子刘琏已经同意的时候,李泰的表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不再是那个激烈反对、动辄以“大不敬”压人的李侍郎,转而表示支持。
听完周志乾的说辞,李泰沉默片刻,脸上挤出一丝极其勉强的、仿佛吞了苍蝇般的“理解”表情,缓缓开口,声音干涩:“这几日,我翻来覆去地思量案情,发觉周少卿所言,不无道理。若为查明伯爷死因真相,告慰忠魂,杜典簿所请之法,虽惊世骇俗,有悖伦理,然非常之时,或可行非常之法。下官收回此前反对之言。”他艰难地说完,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脸色苍白。
周志乾和杜天僖都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邢雄眯着眼,若有所思。
朱樉松了口气,没人反对最好了:“好!李侍郎深明大义!那就这么定了!杜典簿,你准备…”
一声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朱樉的话。只见一名王府亲卫神色紧张地跑进来,走到朱樉跟前小声低语了几句。
“他来干什么?难道是?”朱樉嘀咕着,“这也太快了点儿吧。”
“杜典簿,你先行准备,等候本王的命令。”既然皇帝来了旨意,他就不好擅自做主了。
“下官明白。”杜天僖回答。
“下官告退。”李泰、周志乾和邢雄也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