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郑棡现在除了不断换地方之外,也没其他的法子了。
此前多次派人向南方的阮氏,也就是阮主阮福淍求援,希望对方能够出兵,结果全都被拒绝了。
这些难怪,郑阮双方此前数十年曾大战过七次。
有六次是郑军南征,只有一次是阮军北伐。
郑氏的常备军始终在十万左右,而偏居南方的阮军规模只有两三万而已。
阮氏长期处于郑氏的打压之下,这次郑棡提出不计前嫌,并肩作战。
对于这个要求,阮福淍也答应了。
只不过……
那就不北伐了!
没错!
阮福淍所认为的“不计前嫌”,就是放弃北伐!
对郑棡来说,此举便是百分百的落井下石!
郑棡在信中还提及唇亡齿寒的道理,在郑氏被灭之后,蛮明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阮氏。
对此,阮福淍也直接予以了回答。
郑棡在忘乎所以地进犯明国南方之时,想过唇亡齿寒的道理么?
现在被明军大举反击,就念念不忘这个词了?
是不是也忘了此前郑氏六次进攻过阮氏了?
阮氏哪怕最后向明国乞降,也不会出一兵一卒来救郑棡!
可以说阮福淍对郑棡以及其前辈们的所作所为都恨之入骨,根本就打算袖手旁观。
能够有幸目睹郑氏覆灭的全过程,大概是他这辈子最为自豪和开心的事情了……
阮福淍早已指望不上了,而那些此前与郑棡关系不错的国家,在得知明军进攻安南之后,立刻便鸟兽四散了。
他们与安南只有利益关系,真要是安南遇到了危险,尤其是与明国交恶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譬如此前与安南关系最好的西方国家——法国,在得知此事后,法国大使与一群法国商人就不假思索地选择跑路了。
荷兰、瑞典、威尼斯等国的驻安南的人员也无一例外,郑棡连出言挽留的机会都没得到,对方就直接销声匿迹了……
碍于蛮明的强大影响力,这些国家也都不会向安南销售先进武器,最多是一些崭新的燧发枪和铁皮战车而已。
法国大使说,安南是明国的邻国,法国在出口武器方面,不得不考虑三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