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最终谈判(2 / 5)

大的军费开支已经压得路易十四快变成罗锅了,连法国海军的军费都一再压缩,目前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节省下来的钱也不可能真的存进国库,而是直接用来制造飞机、坦克以及给数十万法军官兵开工资。

    不光是路易十四抱怨,初次来到明帝国的利奥波德也万分恳求昊菁皇帝能够尽快出兵中欧,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清军不但占领了整个波立、普鲁士、摩拉维亚,还不断进攻勃兰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萨克森, 甚至丹麦。

    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的话, 用不了五年,巴伐利亚以北地区,也得被清军占领,那就太可怕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不打算出兵,只不过在动手之前,先得把如何分蛋糕的事情说清楚,毕竟战场如商场嘛!

    此事不但关乎路易十四,还要牵扯到易卜拉欣,只能协调完三方的利弊得失,才能最终拍板定夺。

    清军对路易十四、利奥波德、索别斯基、查士丁尼等人来说都是敌人,但却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

    在消灭这股武装力量之后,毫无疑问,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对付奥斯曼,这是易卜拉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对方相对清军动手也可以,但易卜拉欣要求实现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由明帝国担保,在消灭清军之后,欧洲盟军不会进攻奥斯曼的控制区。

    其二,欧洲各国必须承认奥斯曼的控制区,并且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奥斯曼的利益。

    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尤其是在地图上如何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明帝国与奥斯曼的边界好说,朱慈烺已经与易卜拉欣商定,以南布格河为界。

    如此一来,乌克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产粮区就归大明所有了。

    朱慈烺对波立没兴趣,更没兴趣对当地进行扶贫。

    明军将边境线推进到明斯克一带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沼泽地了。

    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只对波罗的海沿岸感兴趣,这就给了索别斯基复国的前提条件。

    路易十四想要的地方是德意志西部地区,最难谈妥的就是利奥波德与易卜拉欣。

    利奥波德想要匈牙利,易卜拉欣想要摩拉维亚。

    由路易十四劝说利奥波德,朱慈烺开导易卜拉欣,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承认当下的实际控制线。

    代价也就是索别斯基的地盘几乎被缩小了一半,但他势单力孤,实力又不行,在谈判时完全说不上话。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