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木屋竣工(4 / 6)

崇高城决计会变得跟汝宁一样繁华。

    因为这是可以算出来的,一年运一万人来崇国的话,十年便是十万人。

    就算崇高城仅住五万人,那也是具有相当的规模了,绝不会是今朝这般景象了。

    最重要的是,只要打败了土著野人,崇国境内便不会再受战乱困扰,可以专心发展,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

    刨去气候因素不算,这里的整体环境其实比本土,尤其是河南那边好太多了。

    气温太高可不是什么好事,过高的气温便会导致降雨稀少,直接会让庄稼绝收。

    堪察加这里气温虽然偏低,可能通过海捕来填补庄稼减产的缺口,而且完全可以补上一大块。

    即便是最保守的说,海捕的产量几乎能与本土庄稼的产量等同,若是天气良好,或许会更高一些。

    你想啊,在中原,一人也就十亩地,每亩亩产一石粮食,十亩不过十石,折合一千八百斤粮食而已。

    在堪察加,一个人随船出海,只要天气良好,运气再不济也能有五十斤的收获,四十天便能收获两千斤海鲜。

    种粮可是要忙活大半年的,而在堪察加海捕,也就一个多月便可达到种庄稼的收成了。

    更要命的是,在中原种庄稼可是要交税的。

    而在堪察加,海捕不但不交税,还倒赚铜钱。

    这么一算的话,里外里差的就更多了。

    即便崇王不发钱,光用海鲜和粮食充抵,也能让渔珉们生活无忧。

    每天上午好下午,朱由樻都要在吃饭之后,巡视整个崇高城的建设进度。

    到了日落之前,还要在滩头亲眼看看海捕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海鲜可是被朱由樻视为崇国的国本,只有海鲜产量稳定,崇国在能立足。

    在郑芝莞率船队离开崇国之后,留下的船只组成了海捕队,日捕捞量稳定在一万斤至五万斤之间,具体要看出海后的运气。

    这个范畴可是比之前下降了一大截,至多相当于巅峰时的两成半而已。但对崇国上下来说,还是够吃的。

    其实只要日捕捞量达到一万斤,崇国的两千人口便可以领取到足够的肉食用以滋补身体了。

    土著野人的进攻直接“帮助”了崇国减少了五百多人口,总人口已经降至两千左右,也减少了对肉食的需求总量。

    也多亏了土著野人并不善于捕鱼,他们或许更擅长狩猎,使得本地的渔场“被保护”得很好,渔业资源异常的丰富。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