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10 / 13)

万历明君 鹤招 10632 字 9天前

    皇帝这样追着不放,真的有点吓人了!

    蔡汝贤、赵志皋一干人等脸都青了。

    饶是置身事外的山西王国光,也忍不住出言相劝:“陛下如此论述,恐有分裂国家之虞!”

    很多事从皇帝口中说出来,意味是截然不同的。

    朱翊钧闻言,转头看向王国光。

    他轻轻摇了摇头,放缓语气道:“申卿的道理,可以解释南北之争的成因,若是用以作为施政的依据,着实不太够看。”

    朱翊钧顿了顿:“申卿说南北榜案非是南北之争,而是学阀之争,朕挑不出毛病来。”

    “说点心照不宣的话,刘基、叶琛、章溢、以宋濂为首的浙东四先生,本就是公认的以地域结党,一度与淮西的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分庭抗礼,有这些文坛名流领衔,闹出南北榜案来着实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之后的事又怎么讲?”

    “洪熙元年,设南北二榜,分地取士,南卷六成,北卷四成。”

    “宣德以后,再改南、北、中三卷;景泰初,悉数废止,旋又复旧。”

    “成化二十二年,时内阁首辅万安和礼部尚书周洪谟都是四川人,徇乡情将南、北卷各减2名,移至四川所属的中卷内。”

    “弘治二年又复旧制。”

    “正德三年,陕西出身的宦官刘瑾,授意南北各取150名,刘瑾伏诛,旋复其旧。”

    “申卿,榜争迁绵百年,一度至今,莫非也是学阀之争么?”

    面对皇帝如数家珍的罗列,申时行无言以对。

    科场案最后定性为南北榜案,想不发展成地域之争都难。

    皇帝或许是深有感触,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百年仇视,不为利益,只为争一口气的人太多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在文华殿里整天念“啊,南北之争本质上是阶级矛盾,不要本末倒置”的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地缘矛盾因为世仇而上升为主要政治矛盾,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百试百灵的利益分析,立刻就失了效。

    朱翊钧瞥了一眼手边报纸,乍看之下险些将名字看成了殛母新闻报,当然,叫什么不什么重要,反正就像这些报纸一样。

    南方报社刊印什么《我,厌北人》的报纸是正当合理的,但何洛文要是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