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5 / 9)

万历明君 鹤招 6888 字 8天前

bsp;张居正则在一旁说起自己的看法:“莫扬说取消丁税,加收赋税之策,深孚国情,着实不算错。”

    “黄册记丁,鱼鳞图册核田。”

    “偏偏征收丁税的黄册,早在嘉靖以前就逐渐失去效用,到了本朝,更是彻底沦为废纸。”

    “以慈利县为例,该县户口攒造,巨奸蟠穴于其中,固有族繁千丁而户悬数口,又有家无子遗而册载几丁……”

    该县的黄册,早已被蛀空了。

    最明显的征兆就是,这次清户所见,望族数千人,黄册上却只有几口;赤民断子绝孙了,也被黄册记为数口之家。

    王国光一心二用,一面阅看,一面点头回应:“我记得,隆庆五年,科道为此事上过弹章。”

    “说是各县实际征收中,随粮带丁之景象,层出不穷。”

    这其实与国初的政策截然相反。

    国初是有多少丁口,这个里甲就设多少赋役,也就是丁税决定田赋——“国初之制,以人丁之多少而制为里甲,粮因从之。”

    如今则是变成了随粮带丁,也就是只要把田赋的份额收足了,丁税的业绩自然就完成了,也就是田赋决定丁税。

    谁主谁次,已经完成了一次天翻地覆。

    王国光看完了莫扬的奏疏,已然彻底改观,此论当真是基于国情,开创先河!

    话虽如此,他却没有立刻表态。

    王国光皱眉沉思稍许,又伸手去拿另一份奏疏,名曰《丁粮或问疏》,落款是湘乡县举人监丈,洪懋德。

    张居正在侧解释道:“洪懋德对此事并不赞同,陛下也觉得有理。”

    王国光翻开奏疏,头也不抬:“外行确实不好分辨。”

    张居正一滞。

    王国光浑然不觉,翻看着洪懋德的奏疏,心中默念:“民者国之本也,田者民之天也。

    无丁,则赋役之事委于田,而民遂视其田如荼毒,去之唯恐不速。

    田一去,则脱然为世外之游民,而天子不能使,邑宰不能令,是隋利而勤……”

    王国光看罢,不由摇了摇头。

    这个洪懋德,全篇都是从驭民的角度剖析利弊,认为丁税入田,会造成丁田彻底脱钩——若是只缴纳田税,不收人头税的话,弃田躺平的百姓就多了。

    “无粮之丁”成为“无籍之民”,朝廷对这些人无法控制,造成“有大明之土,无大明之民”。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